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股票能否成为投资者未来财富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关注不断提升,但对中国股票的态度却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趋势。一方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和快速发展的创新产业;另一方面,地缘政治、贸易紧张关系以及国内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也让许多投资者心存疑虑。在近期,针对是否应持有中国股票的讨论尤为激烈,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市场对整体投资组合的价值和风险。近年来,部分涵盖新兴市场但排除中国股票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获得了较高关注和投资流入,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期间,这类基金的表现优于包含中国股票的整体新兴市场基金。然而,2025年市场却发生了明显变化,排除中国的基金表现落后于整体新兴市场指数,投资者资金从这类产品流出,而更倾向于持有含有中国成分的基金。
数据显示,像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ex China ETF(EMXC)等排除中国股票的基金在今年出现了资金净流出,与此同时,涵盖约28%中国股票的iShares Core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IEMG)则实现了资金净流入和较好的收益表现。显然,投资者短期内对中国市场的认可程度有所回升。这种现象背后的驱动力值得深入分析。一方面,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逐步取得进展为中国市场带来了积极预期,令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信心有所恢复。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促使投资者开始关注其新兴行业和技术创新领域的潜力。尽管如此,排除中国股票的基金仍有其特定的投资策略和价值。
专业人士指出,这类基金更适合作为投资者调整中国市场暴露风险的工具,通过与包含中国股票的基金组合使用,投资者可以更灵活地控制整体组合中中国资产的权重。长期来看,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态度仍需结合宏观政策走向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综合判断。某些机构分析师认为,未来美国本土政治环境可能促使政策倾向于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从而影响资金流向。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正经历重组,跨国企业加大在印度、越南和墨西哥等地的布局,试图降低对中国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这种趋势可能对中国市场中的部分行业造成压力,但并未改变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和消费大国的基本地位。此外,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仍是吸引国际投资者的关键因素。
监管层推动金融市场改革、提高透明度,以及鼓励创新型企业上市,都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机会。特别是在科技、医药、可再生能源和消费升级等领域,具备成长性的中国企业有望为投资组合贡献长期价值。然而,投资中国股票不可避免面临诸如政策调整风险、市场波动性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挑战。投资者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散投资来规避单一因素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结合全球新兴市场的表现来看,纯粹排除中国的投资策略在某些阶段可能有效,但从战略长远角度出发,完全放弃中国市场可能错失重要增值机会。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中国市场资产的比例,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政策动态。
综合来看,持有中国股票不仅不会削弱投资者未来财富的增长潜力,反而在全球经济多极化及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有望为投资组合带来创新与成长的动力。灵活选择基金产品,充分利用含有中国股票与排除中国股票的不同ETF,能够帮助投资者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投资之路始终充满不确定性,透过全球视角审视中国市场,结合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可更稳健地把握未来财富增值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