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各国尤其是美国多个州相继将娱乐性和医用大麻合法化,大麻的使用率显著上升。2022年,美国有高达15%的成年人报告曾使用大麻,呈现出广泛的社会现象。然而,公众普遍认为大麻相对安全的观念,正逐渐受到新兴科学研究证据的挑战。最新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Heart》的一项综合分析显示,使用大麻的人群中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明显升高,其中包括许多年龄较轻的成年人。除此之外,分析还发现大麻使用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了两倍有关联。这一发现引起了心脏病学专家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广泛关注。
尽管已有大量研究确定了这一关联性,但目前无法断言大麻本身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仍有许多潜在变量值得深入探讨。大麻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机理逐渐得到了更详细的阐释。大麻中的主要精神活性成分是四氢大麻酚(T.H.C.),它能影响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增加了心脏额外负担,尤其是对于已有心脏病的患者而言,这种负荷有可能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心脏猝死。另外,T.H.C.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扰乱正常的心脏电活动,进一步加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麻不仅对本身有心脏疾病患者造成危害,对健康的年轻人也存在潜在风险。
综合分析中包括的研究平均受试者年龄为38岁,这显示大麻并非仅对老年或已患病患者构成威胁,年轻用户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心脏病学界对此表示担忧,不少临床医生已目睹多例年轻健康的常规大麻使用者发生心脏病发作的病例。这些提示用药者必须提高警惕,若出现胸痛、乏力或突然的身体麻木等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生救助。医学研究指出,大麻使用所带来的心脏风险可能类似轻度烟草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破坏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虽然大麻和烟草的化学成分不同,但吸入大麻烟雾同样意味着肺部和心血管系统暴露于多种有害化学物质,这些因素均促使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尚未充分确定大麻使用的频率和剂量对心血管风险的具体影响。部分2024年的研究指出,周使用大麻与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3%、中风风险增加5%相关,而每日使用的风险上升幅度更大,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25%,中风风险增加42%。这些数据表明,长期和频繁使用大麻显著提升患病风险。短期内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有研究发现在使用大麻后一小时内,心脏病发作风险达到峰值,反映出急性影响的存在。这提醒用户特别注意使用时机与自身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心脏异常迹象对预防严重事件至关重要。
大麻中T.H.C.含量的高低也很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然而,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多数用户并不清楚自己摄入的具体剂量,即使是正规产品标注的含量也存在偏差,导致研究和监管的难度加大。因此,科学界呼吁加强产品检测规范,提升药品质量控制水平。针对如何降低大麻使用带来的心血管风险,专家提出多项建议。首先,建议大麻使用者尽量减少使用频率,并优先选择低T.H.C.浓度的产品,以减轻心脏负担。其次,避免吸入形式的使用方法,如吸烟,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显著危害肺部和血管功能。
食用类大麻制品相较吸烟可能减少一些呼吸系统的伤害,但血管功能受损的风险仍然存在,故无法完全排除心脏危险。医务人员建议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既往心脏病史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大麻,并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制定用药决策。对老年人群来说,尤其应谨慎对待大麻的使用,因为其心血管系统相对脆弱,风险更大。购买渠道的选择也极为重要,建议到具备资质的合法药房或持牌药店购入,以确保产品的纯度和剂量准确,减少不良反应和安全隐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界提出了对大麻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更为科学的认知框架。目前大麻被视为一种具有复杂作用机制的物质,其精神活性效果外,还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明确剂量、使用频率、产品类型及个体差异对心血管风险的具体影响。此外,公共健康教育扮演关键角色,提升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对大麻潜在风险的认识,避免无节制使用,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环节。综合来看,尽管大家普遍认为大麻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和娱乐功能,其对心脏和脑血管健康带来的威胁不容忽视。健康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需基于科学证据,制定更严谨的使用指南和监管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最终目标应是平衡大麻的社会利益与公共卫生安全,让人们在知情和自我保护的基础上,理智选择是否使用大麻。随着研究进展和监管完善,相信未来能为公众提供更为安全和科学的使用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