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将实施欧洲标准进行加密货币场外衍生品报告 在全球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加密货币市场正在迅速演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愈加凸显。2024年9月26日,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联合宣布,香港将于2025年采纳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所制定的场外(OTC)加密货币衍生品交易报告标准。这一决策不仅是为了提升监管透明度,也是为进一步把香港打造成全球数字资产的中心而采取的重要一步。 在引入新的报告要求时,香港当局将整合数字代币标识符(Digital Token Identifiers, DTI)进报告框架。这些标识符自2023年10月起在欧洲使用,作为加密资产服务提供者的标准参考。香港计划在新的报告框架中使用这些标识符,特别是在“Underlier ID”数据字段中加以引用,以便更好地组合并识别多样的加密资产。
这一转变是对2024年3月发布的咨询文件的回应,该文件征求了市场参与者对于OTC加密衍生品报告框架的意见。在此次咨询中,多个利益相关者建议提升现有框架,以符合全球标准,从而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除了引入DTI,香港当局还表示将持续关注国际上其他地区类似的监管要求,以便必要时调整本地区的做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计划与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日本的金融监管机构展开合作,以协调亚太地区的唯一交易标识符(Unique Transaction Identifier, UTI)的采用。这种协调动作旨在进一步推动地区间的合作,确保所有地区在监管加密货币的努力中保持一致性。 新规预计将在2025年9月29日前最终确定,届时香港的报告标准将全面符合国际实践。
这不仅提升了香港在金融市场中的信誉,也为吸引全球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除了新标准的实施,SFC还在努力征集行业参与者对OTC加密交易市场潜在监管框架的反馈。根据提议,香港可能会引入一个针对提供OTC加密服务公司的许可系统,与香港海关及运输事务署合作,使持牌公司可以在公共交易所之外进行私密的加密交易,为交易者提供更大的隐私保护。 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与香港近年来致力于成为加密货币和其他新兴技术全球中心的目标密切相关。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企业,香港在不断强化其监管框架。今年6月,香港已推出针对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VASPs)的许可制度,要求加密货币交易所需在2024年6月1日以前取得许可证成为守法经营者。
HashKey和OSL已成为首批获得批准的交易所,得以同时向机构及零售客户提供服务。 期间,零售交易者原本只限于交易比特币和以太坊,但随着将链锚(Chainlink)LINK和雪崩(Avalanche)AVAX代币纳入交易范围,HashKey的产品线有所扩大。这种灵活的扩展不仅吸引了更多的零售投资者,也为市场注入了更高的流动性。 除了在加密货币监管方面的努力,香港金融服务及财政局(FSTB)还在积极规划关于金融市场中人工智能(AI)伦理使用的框架。鉴于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许多国际科技公司如OpenAI和Google的Gemini也纷纷限制其在香港的服务。因此,FSTB表示正密切关注国际AI的发展,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政策声明,阐明其对AI的监管立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打造其作为全球加密货币中心的愿景正在逐渐明朗。这些政策不仅仅是为了加强监管,也是在推动全球数字资产市场的标准化进程。随着香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相关企业和投资者,其金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活力也将大大增强。 总的来说,香港的这一系列举措显示了其顺应全球金融科技趋势的决心,同时也展示了它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日益重要性。预计在未来几年,香港将进一步深化与国际市场的连接,成为全球数字资产交易与监管的引领者。随着政策的落实与市场的成熟,香港的加密货币市场前景可期,令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