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网约车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行业领军者的优步(Uber)无疑成为了变革的主导者。2022年,优步推出并逐渐推广一项名为“预付定价”(Upfront Pricing)的创新定价策略,这一变化不仅重新定义了乘客与司机之间的价格透明度,也成为公司实现财务转型和利润腾飞的关键所在。本文将通过深度分析和多方视角,探讨优步新的定价模式如何影响了市场、改变了司机收入结构及乘客体验,并解读其背后的技术驱动力和商业逻辑。 优步传统的计价方法一直基于行程距离与时间,这种相对简单的公式赋予了司机收入与乘客费用一个大致的参考标准。然而,这种方式有明显的局限性,难以充分应对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复杂的客户行为。2022年,优步开始推行“预付定价”,通过算法提前向乘客显示全程费用,同时提供司机预计的收入水平。
这种做法表面上增加了透明度,让乘客和司机在接受订单之前就能知晓价格和报酬,但实际操作中,定价系统变得更加复杂,融入了包括乘车需求、乘客支付意愿、司机最低接受报酬以及实时交通状况等多维因素。 优步CEO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曾公开称,“任何人都能基于时间和距离定价,我们的优势在于能运用庞大的数据集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每一趟行程提供精准定价,并匹配最合适的司机。”这番言论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优步通过技术驱动实现市场细分和差异化定价的核心思想。 学术界对优步“预付定价”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哥伦比亚商学院的伦·舍曼(Len Sherman)通过分析一名“超级司机”近七年的运营数据,发现这一定价方法帮助优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骑手涨价、司机收入下降的同时利润暴增的局面。舍曼指出,优步成功掌握了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策略,即根据乘客和司机的具体需求和接受能力,精准调整每笔订单的价格和酬劳。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价格歧视并非基于个人身份特征,而是基于市场动态、行为模型和供需弹性的智能调节。 这一策略下,优步的股价在三年内涨幅高达300%,并于2023年首次实现年度盈利,标志着其商业模式的重要转折。另一方面,研究中暴露出司机群体面临的现实挑战。传统计价方式下,司机报酬与行程长度及时间紧密挂钩,较为可预测,而“预付定价”则使司机完成同样的行程收入明显减少,甚至从以往的车费获利50%以上骤降到30%以下。与此同时,汽车油耗、维修等成本居高不下,司机的实际盈利空间大幅压缩。多位司机向媒体透露,乘客支付的费用与司机获得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种模式正在重新分配共享经济的财富结构。
除了对司机影响,乘客端也发生了微妙变化。研究显示,“预付定价”策略推动了短途行程价格上升,而较长距离的乘车费用相对优惠。据分析师称,这一策略巧妙地引导乘客更多选择高利润的长途订单,提升了平台整体收益。此外,价格算法高度个性化,使得不同时间、地点、乘客身份的价格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在客观上实现了供需的动态平衡。 然而,优步方面对外界的质疑始终持否定立场。他们坚称“预付定价”旨在实现对乘客和司机透明且公平的价格结构,否认利用算法操控市场或降低司机收入的不当质疑。
优步声明明确表示,算法不会涉及任何个人身份特征,而是完全依赖匿名数据和行为模型。业内人士和部分经济学家则认为,这反映了互联网巨头对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深度依赖,以及算法定价对传统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未来,随着更多数据积累及算法优化,优步在价格设定上的灵活度和精准度将进一步增强,也可能催生出更多基于实时供需和乘客偏好的个性化服务。从消费者角度看,虽然价格透明度提高,但也增加了价格异质性和不确定性,用户体验或因此分化。司机方面,若收入持续下降,可能加剧市场人力资源短缺,促使优步及其他平台加快探索激励机制和服务创新。 综合来看,优步此次定价策略大革新不仅是对传统计价模式的技术升级,更是平台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
它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引发了围绕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的社会讨论。共享出行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创新驱动与劳工权益之间找到平衡,是未来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而优步的经验教训无疑为全球网约车及更多依赖平台经济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