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9年以来,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敌对关系不断加深,成为中东地区最为显著和复杂的对立之一。这一切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当时亲西方的沙阿政权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由大阿亚图拉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共和国。这个转变不仅改变了伊朗的国内政治,也深刻影响了其对外政策,特别是与以色列的关系。 在1979年之前,伊朗与以色列关系相对密切,彼此视为战略伙伴。然而,随着霍梅尼的上台,伊朗开始将以色列视为“邪恶”的化身,并在国内外政策中大力推进反以色列的立场。这一转变标志着两国关系的正式破裂,随后一系列事件加剧了这种敌意。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目的是对抗在黎巴嫩南部崛起的伊斯兰武装力量,特别是什叶派组织真主党(Hezbollah)。这一组织在伊朗的支持下成长壮大,成为以色列在该地区最强大的对手。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引发了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的长期冲突,同时也确立了伊朗在黎巴嫩的影响力。 此后不久,1992年和1994年,阿根廷发生了两起针对以色列目标的自杀式袭击,造成数十人遇难。尽管阿根廷和以色列将责任归咎于伊朗和真主党,但伊朗方面始终否认与这些袭击有任何关联。这些事件进一步加深了以色列对伊朗的敌意,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伊朗意图的担忧。
进入21世纪,伊朗的核计划成为国际焦点。2002年,伊朗秘密的铀浓缩计划被曝光,引发了对其开发核武器的担忧。以色列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并要求国际社会采取严厉措施阻止伊朗的核野心。2006年,以色列与真主党之间爆发了为期一个月的战争,尽管以色列投入了大量兵力,但未能彻底打败真主党,显示出该组织在黎巴嫩的坚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间的对抗显得愈发复杂。2010年,以色列和美国联合发起了对伊朗核设施的网络攻击,这一事件一度被认为是信息战争的新起点。
此外,2012年,伊朗的核科学家遭遇暗杀,伊朗指责以色列是幕后黑手。 尽管两国的敌对关系在很多方面体现为战争和间谍活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广泛的地缘政治斗争。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逐渐改善,尤其是在面对共同的敌人伊朗时,这使伊朗更加孤立。 2018年以色列对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基础设施进行空袭,以回应伊朗从叙利亚向以色列发射的导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对以色列构成直接威胁。伊朗对以色列的威胁也未曾减弱,仍在通过支援代理人(如真主党和哈马斯)在不同 fronts 对以色列进行施压。
2020年,美国暗杀了伊朗高级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引发了伊朗的强烈反弹。伊朗随即对美国驻伊拉克基地进行了导弹袭击,造成数十名美国军人受伤。这一事件使得美伊关系再度紧张,也给以色列带来了安全上的压力。 进入2024年,局势进一步升级。由于一次针对伊朗高层军官的空袭,伊朗向以色列发起了报复性攻击,发射了多达300枚无人机和导弹,虽然以色列表示几乎全部拦截成功,但这一举动无疑加剧了两个国家的对立。而在过去的一年中,双方的敌意和军事对抗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以色列和伊朗的敌对关系不仅仅是单纯的国与国之间的斗争,更是意识形态和政治利益的碰撞。伊朗作为一个以宗教为基础的国家,其政策往往受到宗教领袖的深刻影响,而以色列则是中东地区唯一的犹太国家,二者之间在根本理念上的冲突无疑加深了彼此的敌意。 未来,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关系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国际社会能否在防止两国之间的进一步冲突上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核问题上,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在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两国的敌对关系无疑将继续对中东地区的稳定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