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放银行作为推动金融创新的重要框架,逐渐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开放银行允许消费者通过标准化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安全地共享自己的金融数据,这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也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稳定币和加密货币钱包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然而,在美国,金融科技(Fintech)和加密行业的开放银行努力,正在遭遇来自大型传统银行的强烈阻力。面对这一现状,由区块链协会、加密创新委员会及金融科技协会等多方组成的行业联盟,正联合向前总统特朗普发起呼吁,要求其保护开放银行规则,捍卫消费者对金融数据的自主权。开放银行于2024年10月22日在拜登政府的推动下正式完成立法,明确赋予消费者在不同平台之间共享其金融数据的权利,这无疑是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的里程碑。相较于英国、欧盟和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开放银行的推进本应带动数字资产领域的快速成长,包括强化稳定币生态及促进去中心化金融应用的普及。
然而,美国几大银行,包括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和美国银行等通过其行业组织银行政策研究所,立即对这一新规发起诉讼,试图阻止开放银行的实施。银行方面声称,新规增加了安全风险,且对已建立的银行系统构成不公平负担。更具争议的是,摩根大通计划对金融科技公司访问客户银行账户数据开始收费,且收费额度根据数据用途不同而差异显著,尤其对支付类公司征收更高费用。这一举措被金融科技及加密领域视为对创新和竞争的严重阻碍。行业联盟在7月23日致特朗普的公开信中强调,“金融数据属于美国人民,而非银行机构”,他们认为消费者应拥有选择金融工具和掌控自身数据的自由,这不仅是自由市场的基石,更是个人自由的核心价值。公开信呼吁特朗普政府于7月29日前介入诉讼,支持法院确认消费者才是数据所有者,应享有免费共享金融数据的权利。
此次诉讼的结果将深远影响普通美国人如何连接其银行账户与加密交易平台、稳定币钱包及各类支付应用。与此同时,尽管大型银行在法律上阻挠开放银行,美国的金融巨头们却并未放慢进入数字资产领域的步伐。2024年5月,万事达卡携手包括富国银行等多家主要美国银行,开展了基于区块链的代币化银行存款与美国国债试点项目,旨在实现共享账本上的即时结算。7月中旬,摩根大通甚至申请了“JPMD”这一区块链稳定币的美国商标,计划在机构结算领域推出丰富的数字资产交易、清算与支付服务。此举显示大型银行在推动数字货币创新的同时,却阻碍基础性开放银行规则的实施,形成一种复杂的矛盾局面。特朗普作为近年来极力支持加密产业的政界人物,其立场备受行业关注。
自任内签署GENIUS法案,明确表示希望将美国建设为全球加密资本,同时积极拉拢加密社区支持,其政策方向对加密市场意义重大。多个业内观点认为,特朗普及其团队与加密行业的紧密联系在其政治胜利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开放银行不仅关乎数据的开放和创新,更触及金融自由与竞争公平的底层原则。其成功推进意味着普通消费者能够更自由地选择金融服务和工具,从而享受更高透明度、更低成本和更多创新服务。同时,开放银行为稳定币和去中心化金融生态带来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撑,是推动区块链技术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的关键。此次大型银行通过法律诉讼与收费政策双重施压,显然意图阻碍开放银行规则的落地,以保护其市场垄断地位和数据控制权。
面对这种挑战,金融科技与加密企业的联合行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政策干预和司法澄清,才能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市场健康发展。总的来看,开放银行的推动不仅关系到一个行业的技术革新,更是美国金融市场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行业联盟呼吁特朗普政府支持开放银行规则,是希望借助执政权威做出明确态度,引导监管和司法环境,为行业创新提供清晰明朗的法治保障。未来,随着金融科技和加密市场的不断进步,开放银行或将成为连接传统金融和数字金融的重要桥梁,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与挑战。只有在保障用户数据安全与隐私的前提下,确保数据自由流动与真正的市场开放,美国金融生态才能迈向新时代的繁荣与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