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不断融合的当下,许多人期待全球科技巨头英伟达(Nvidia)能够在加密货币领域发力,助推行业创新。然而,英伟达却依旧选择与加密货币保持距离,拒绝将其纳入旗下的旗舰项目和加速器计划,这一态度不仅令业内人士感到意外,也揭示了该公司对加密货币所持的谨慎甚至排斥立场。 最近,备受期待的Arbitrum与英伟达合作公告突然被叫停,再次彰显了英伟达对区块链项目的严格限制。Arbitrum作为以太坊Layer 2扩展网络,正积极打造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平台,获得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原本计划宣布其成为英伟达新推出的Ignition AI Accelerator项目的独家以太坊合作伙伴,该加速器项目是英伟达Inception孵化计划的延伸,旨在支持有潜力的AI初创企业,提供基础设施资源和专业指导。然而,英伟达方面临时请求暂停该消息,未透露具体原因,令外界纷纷猜测其背后的考量。
英伟达的Inception加速器计划明确排除了加密货币相关项目。这一政策并非临时调整,而是由来已久的坚持。尽管区块链技术和AI的结合孕育出诸多创新可能,英伟达却始终将加密货币项目排除在其核心生态体系之外。公司领导层对加密货币持有明显的怀疑态度,甚至曾多次公开表达负面评价。 追溯到2018年,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曾将当时ICO(首次币发行)热潮后的业绩低迷称为公司“加密货币宿醉”。那场加密货币价格的大幅波动及随之而来的需求下降,导致英伟达积压大量库存GPU显卡,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财务压力。
更为严重的是,英伟达后来因未能准确报告加密货币相关业务收入,支付了550万美元的罚款,这一事件深刻影响了公司对加密货币市场的信任和战略布局。 2023年,英伟达首席技术官Michael Kag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加密货币“对社会没有带来任何有用的东西”,并且他“从未相信加密货币能为人类做出积极贡献”。这一立场与英伟达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形成鲜明对比。公司不仅在AI领域投入巨资,还高调支持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的发展,这与其避开加密货币形成了鲜明的界限。 在2024年英伟达图形技术大会(GTC)上,黄仁勋与Transformer模型的联合创始人Illia Polosukhin同台亮相。Transformer模型是现代AI工具如ChatGPT的基础,而Polosukhin同时也是NEAR区块链的联合创始人。
尽管NEAR属于区块链范畴,但此次公开讨论焦点仅限于人工智能领域,而对加密货币未予多加关注,显示出英伟达对于加密货币行业的冷淡态度依旧明显。 黄仁勋在会议上以“我们拥有可编程的人类、可编程的蛋白质、可编程的货币”这样较为宽泛的措辞提到“可编程货币”,但这种说法更多带有修辞色彩,并不代表其对加密货币的认可或战略转向。业内普遍认为,尽管AI代币市场兴起,英伟达对加密货币的立场仍未改变,相关项目仍然被排除在旗舰计划之外。 尽管如此,部分业内人士仍将英伟达近年来微妙的言论变化视为潜在的“裂缝”,期望未来加密货币能够被纳入其生态体系,得到从技术支持到资金扶持等多方面助力。但目前来看,英伟达依旧对包含加密货币的项目持拒绝态度,且对此不愿给予进一步评论,显示公司在这方面的“门槛”依旧高悬。 英伟达此举反映出加密货币行业亟需自我调整的事实。
在区块链技术逐渐被认可的同时,如何应对监管压力、市场波动及产业负面评价,依旧是整个行业的挑战。英伟达作为全球顶级芯片制造商,其对加密货币技术和市场风险的担忧值得行业内反思。 从另一个角度看,英伟达对AI的强烈支持也为区块链与AI融合提供了路径。区块链技术的透明度、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能够与AI的智能计算能力结合,催生出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如果未来加密货币领域能进一步证明其技术成熟度和社会价值,或许有机会扭转英伟达的冷淡态度。 同时,Arbitrum以及NEAR等区块链项目的持续创新,也在争取与硬件巨头和AI企业建立合作桥梁,推动去中心化AI的发展。
尽管暂时面临阻碍,加密货币与AI的结合依然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英伟达的态度将对行业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来看,英伟达目前仍对加密货币保持明显的排斥态度,尤其是在其核心的AI加速器和孵化计划中坚决屏蔽相关项目。这种局面源自公司过去的经验教训、对技术前景的评估以及对市场风险的考量。虽然相关项目和企业继续努力寻求合作契机,但在短期内英伟达的门槛依然高昂。 未来,随着行业环境的演变,加密货币或许能够在更加开放和规范的环境中显示出价值,获得包括英伟达在内的更多科技巨头认可。
但目前而言,英伟达的坚定立场提醒我们,高速发展的科技产业中,创新与风险并存,产业融合尚需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