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消费品行业经历着深刻变革。面对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以及供应链与地缘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传统大型消费品企业纷纷采取“瘦身”策略,以精简旗下业务、优化产品组合和提升运营效率为目标,推动企业向更专注、更具活力的方向转型。这种战略调整不仅反映了行业发展趋势,也成为促进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以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为例,作为全球领先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商,宝洁近来宣布了一项重大的企业重组计划,包括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裁员7000人,并可能退出部分产品品类。这一调整体现出宝洁希望通过聚焦核心业务,强化品牌竞争力,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宝洁在巴黎举办的德意志银行会议上指出,公司正在进入组织设计的下一阶段,采用动态适应的战略,以满足消费者、客户、社会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
宝洁的战略调整强调“规模不是唯一”,而是要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寻求更精准的品牌定位。 类似趋势也出现在其他消费品巨头身上。金佰利(Kimberly-Clark)近期宣布,将以17.3亿美元现金的价格,把其国际纸品业务的大部分权益出售给巴西纸业巨头苏扎诺(Suzano),该交易预计将在明年完成。金佰利此举显示了企业为了提高业务聚焦度而做出的资产剥离选择。 再看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该公司已于今年年初完成了其加拿大酸奶业务的出售,并且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将美国酸奶业务出售给法国乳制品公司Lactalis,交易预计在本月完成。通过出售非核心业务,通用磨坊在简化产品线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集中资源,推动主力品牌的发展。
此外,JM斯穆克公司(J.M. Smucker Co.)也进行了类似业务调整。今年三月,JM斯穆克完成了旗下烘焙食品品牌包括Cloverhill、Big Texas及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售,涉及约400名员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品牌原本属Hostess Brands旗下,Hostess则在2023年被收购。通过剥离这些业务,JM斯穆克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食品品类,提升企业整体价值。 联合利华(Unilever)同样在推进旗下品牌组合的精简。该公司计划出售植物基食品品牌The Vegetarian Butcher,并着手剥离冰淇淋业务,其中包括知名品牌Ben & Jerry’s和Talenti。
去年宣布裁减7500个岗位以简化运营后,新任首席执行官费尔南多·费尔南德斯强调,更看重“组合质量胜于组合规模”,体现出企业追求产品线优化和管理效率提升的战略意图。 近年来大型消费品企业的这一系列调整有着深刻的背景。市场规模的快速变化、消费者偏好趋向个性化与环保诉求增强、以及供应链全球化带来的风险,都促使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配置资源。面对来自私募股权基金大量现金储备的竞争,加快出售非核心资产,聚焦核心竞争力成为热门选择。 普华永道对1998年至2017年间美国剥离业务进行的分析显示,企业在出售不符合发展战略的业务后,往往显著提升了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增长率。这一数据从统计学角度验证了“瘦身”策略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消费品巨头们正由“规模制胜”走向“质量优先”,更注重品牌核心价值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例如,生态环保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选购产品的重要考量,企业需要优化产品组合,引入更高效、绿色的生产工艺,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此外,数字化转型也推动着消费品企业的业务模式转变。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行为,精准营销和定制化服务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再加上供应链数字化带来的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策略必须与之相匹配,促使公司进行结构性调整。 中国及亚洲市场消费结构的升级也为消费品巨头带来了挑战与机会。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健康、有机、天然等高端产品需求增加,企业剥离传统低增长业务后,有更多资源投入新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抢占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电商渠道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企业需要具备更灵活的供应链体系与创新营销策略,强化与消费者的互动。 然而,精简业务和裁员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削减人员会影响员工士气和企业文化,出售资产可能导致短期财务波动,如何在实现成本节约的同时,保持创新活力和品牌竞争力,是各大企业决策者需要慎重考量的关键。 未来,消费品行业的竞争将更加依赖于企业对市场趋势的快速响应能力和资源整合效率。通过持续调整业务范围,聚焦优势资产,推动绿色转型和数字化升级,消费品巨头们有望在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持续取得领先,同时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总的来说,消费品巨头的“瘦身”战略并非简单的缩减,而是一场深度的战略转变。
通过出售非核心业务、优化组织架构、提升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企业不仅能够提升财务表现,更能重塑品牌形象,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赢得未来市场的主动权。随着市场环境不断演变,预计更多消费品企业将效仿这一模式,在整合优势资源、提升运营效率和创新驱动中寻求新的增长点,推动整个行业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