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政府软件项目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日益增加。为了确保采购的软件项目符合合同要求,按时交付并具备高质量,独立验证与确认(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简称IV&V)成为了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机构关注的焦点。然而,传统上IV&V往往被视为形式大于内容,缺乏实际效力,令实际项目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建立一个实用且高效的IV&V模型,是许多公共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18F联邦团队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方法,本文将剖析IV&V真正有用的模式,探讨其核心要素以及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IV&V的本质任务是验证供应商交付的软件是否符合既定合同要求,同时对软件质量进行验证,确保系统具备预期的功能与效能。
然而,许多政府机构缺乏足够的技术专家,难以凭自身能力高效地监督供应商,IV&V因此常被用来填补这一空白。可惜的是,常见的IV&V服务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对项目进展的深入介入,难以实时发现和解决问题。18F团队在联邦政府的项目实践中,开创了一套更为积极主动的IV&V模式,充分融合了敏捷开发理念,将监督与支持结合,为政府项目带来了显著成效。此模式不仅关注合同上的核查,更注重帮助政府客户提升自身能力,使其能更有效地与供应商协作。18F的IV&V模型核心之一,是帮助政府客户“跟得上”供应商的节奏。现代敏捷开发供应商团队通常工作高效且节奏快速,对于传统政府机构而言,其繁复的审批流程和多层级管理往往难以满足敏捷团队的需求。
18F通过在采购前介入,帮助机构构建快速响应的工作流程,甚至协助搭建最早的产品原型。这样一来,产品负责人能够提前练习职责,团队流程得到测试和优化,供应商也能在合同生效后快速展开工作,避免因机构流程迟缓而导致的浪费和延误。在此基础上,18F强调对产品负责人的持续“教练”式辅导。产品负责人不仅需要接受理论培训,更需要在实际项目中得到指导,学习如何严格确定最小可行产品(MVP)的优先级,如何维护合理大小的用户故事清单,如何推动持续迭代开发,以及如何主持敏捷会议。通过这种实战带动学习,产品负责人逐步成长为能够高效引导开发、确保需求实现的关键角色。此外,代码质量的管控是IV&V不可或缺的一环。
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代码质量标准,包括代码规范、文档质量、安全性和无障碍设计等内容。通常政府机构很少有专职人员专门负责代码审查,但IT部门中往往潜藏着具备技能的人才。18F的做法是选拔一两名潜力人员,加以培训,担任技术负责人角色,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逐渐熟悉并胜任代码审核。最初阶段,18F成员亲自承担技术主导职责,随着能力的提升逐步移交给机构人员,确保质量管控不会中断。这种“技教结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软件质量,也增强了机构自主监督的长期能力。18F的介入一开始非常紧密,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每一次迭代会议,与合作伙伴保持高频沟通,承担大量监督和协调工作。
但团队目标明确,即通过“教—练—转交”的模式,把监督职能逐步移交给政府机构员工。通过建立详细任务分解表,逐条转交工作职责,确保监督角色得以平顺且有序地交接。最终,当机构能独立承担所有监督任务时,IV&V的角色就自然淡出。这种设计避免了过度依赖外部资源,促进了内部能力建设,打造了可持续的管理体系。在美国联邦政府中,18F团队的解散给许多州和地方机构带来了挑战,因其曾是一个中立且专业的合作伙伴。尽管联邦层面的支持减少,但各地政府机构对高质量软件系统的需求依然强烈且越来越紧迫。
在有限资源和不确定资助环境下,实用的IV&V模式尤显重要。面向未来,IV&V不应当仅仅是形式上的监督过程,而应成为政府机构和供应商之间的桥梁,通过技术辅导、流程优化,以及能力培养帮助项目顺利推进。这种IV&V模式能够确保软件系统既按时交付,又符合预算和需求,真正发挥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效能。简而言之,建设有用的IV&V模型,需关注客户能力提升,注重敏捷协作节奏的匹配,强化代码质量要求的落地执行,以及设计持续可交接的监督体系。政府机构若能采纳类似18F的经验,必将在复杂多变的软件采购环境中大幅提升项目成功率,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服务。随着技术革新与项目管理理念不断深入,IV&V的角色也必将不断演变。
唯有不断创新,协同共进,才能铸就真正有价值的独立验证与确认服务,为政府软件项目构建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