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科研成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成为全球学术界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近日,一项由巴西再现性计划(Brazilian Reproducibility Initiative)牵头,联合超过五十个研究团队,从方法论角度对近二十年间巴西生物医学文献进行了大规模复制验证的研究结果震惊了学界。研究显示,在被检测的47个实验中,只有约21%的实验结果得以重复验证,表明现有生物医学研究存在较大程度的可重复性危机。事实上,这一比例与全球其他大型重复性调查的结果相似,反映出科学界普遍面临的挑战。巴西这一独特的国家级研究项目专注于三种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的常用方法,包括细胞代谢分析、遗传物质扩增技术以及啮齿类动物行为迷宫测试。相比以往根据研究领域或论文引用次数选择样本的通用做法,本项目首创从方法论出发,确保参与复现的实验室都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力,增强了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该项目自2019年启动以来,克服了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实现了213位科学家在56家实验室的协同合作。尽管在方法细节的执行上团队间存在分歧,最终依靠独立评审委员会的严格筛选,有效完成了97次有效的复制实验。这些复制实验依据五项指标对原始研究的可靠性进行判断,其中包括统计显著性、一致性等条件。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大部分重复试验的效应值远小于原论文所报道的平均值,减小了近60%。这一趋势暗示在生物医学领域存在普遍的效果膨胀现象,可能影响后续科研乃至临床应用的可信度。对巴西科研环境而言,此次大规模再现性调查及时暴露了体制中亟需完善之处。
参与者表示,此次研究不仅为各级公共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具体改进依据,也促使大学和科研机构反思自身科研文化与流程。特别是在研究设计、数据报告、统计分析及实验重复验证环节,亟待建立更严谨和透明的标准体系。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目前仅以预印本形式发布,尚未经过期刊的同行评审,但其影响力已在国际科研界引起广泛讨论。这不仅反映了科研开放与合作的新趋势,也促进了对科研质量监督的全球关注。再现性危机不仅是学术诚信的问题,更关系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与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的根本信任基础。随着此次巴西再现性计划的推动,全球多个科研团体和基金机构纷纷加大对开放科学和重复验证项目的投资力度,力图完善科研生态。
未来,借助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提升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将成为推动科学前沿和保障科研成果有效落地的关键。总而言之,巴西这项史无前例的再现性调查不仅让人们正视生物医学领域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也鼓励科研界进行自我革新。强化数据公开、优化研究设计方法及建立多轮验证机制等措施,有望有效缓解科研重复性危机,为全球科学研究注入新活力。随着科研诚信和方法学标准逐渐成为硬要求,更多国家和机构或将以巴西为榜样,开展类似跨学科、多主体的合作项目,促进科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重视科研的透明性和可验证性,有助于引领全球生物医学迈向更加稳健、可信和创新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