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投资舞台上,中国这一庞然大物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随着2024年的到来,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但许多分散式基金经理(DFMs)依旧认为,中国的投资潜力无疑是值得关注的。本文将探讨DFMs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及其投资策略。 曾几何时,中国被视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以令人瞩目的增长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投资者们的热情似乎有所下降。正如一些分析师所言,任谁也许会对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投资价值产生疑虑。
但当我们与多位DFMs交谈时,许多人依旧把中国视为“太大而无法忽视”的市场。 在与专业投资经理的交流中,许多人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认为中国在亚洲乃至全球投资格局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然而,他们对如何在投资组合中纳入中国资产却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多数DFMs选择通过亚洲或新兴市场基金来间接获得对中国的投资敞口,而不是直接投资于单国基金。这种策略的背后,既是对市场风险的规避,也是对更广泛投资机会的把握。 中国在许多亚洲股票基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根据资产配置数据库显示,五大热门亚洲股票基金的平均中国成分高达27%,其中一只名为“Federated Hermes ex-Japan”的基金对中国的配置比例更是高达43.5%;而“Schroder Asian Income”则较为谨慎,仅配比9.8%。这种均衡的配置方式,使得投资者能够在享有中国市场潜力的同时,有效分散风险。 不过,面对中国市场的一些结构性挑战,如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以及在一党制下如何平衡市场与股市自由化等问题,DFMs们纷纷展现出高度的敏感性。来自Aberdeen的团队强调,这些挑战可能会对中国的未来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他们选择了价值倾向更明显的投资策略,例如“Artemis Smart Garp Global Emerging Markets Equity”基金,该基金专注于选择那些财务稳健、在国内市场具备强大渗透力的优质企业。与此相比,许多基金在市场热门股“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中的高度集中,使得它们在市场波动时的风险显著上升。
此外,Liontrust的多元资产团队负责人约翰·哈塞尔比(John Husselbee)也指出,虽然目前他尚未单独配置中国资产,但这种情况可能会在未来改变,尤其是当市场出现更多排除中国股票的选择时。他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和治理挑战确实存在,但中国当局并非对此视而不见,而是在不断努力恢复市场信心和推动经济回升。 总体来说,DFMs们对于中国的未来充满了谨慎乐观的期待。虽然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在的政策支持使得投资者仍然看好这个市场。例如,尽管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仍然存在,但中国政府已明确承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刺激经济,包括基建投资、科技创新及政策上的支持。 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也在积极寻找适合的投资工具,以更好地参与到中国的市场中。
越来越多的DFMs正尝试通过配置集成亚洲或全球新兴市场的基金,来间接获取对中国的投资敞口。这种选择不仅可以降低单一市场的风险,还有助于捕捉其他新兴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 此外,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DFMs们的投资策略也在不断调整。尽管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短期内的增长预期可能偏保守,但长期来看,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和内需市场的变化,中国依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许多DFMs认为,若能合理把控风险,通过适当的投资渠道,依然能够在中国市场中寻找到增值的机会。 总结来看,中国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令人向往,却又不容小觑。
尽管短期内面临诸多挑战,但长远来看,DFMs们依然相信这个市场的潜力和机会,将持续关注并灵活调整投资策略。正如一位投资经理所说:“中国太大,无法被忽视,且未来充满希望。”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DFMs们将在探索中国市场的道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