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作为新兴科技和国防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的复杂化,稀土供应链也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中国长期垄断全球稀土供应,约70%的进口依赖于中国,令美国在关键军工和高科技领域面临资源安全隐患。面对这一局面,美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推动稀土产业链本土化,而五角大楼此次投入4亿美元购买MP Materials的优先股,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更是标志着美国在保障稀土供应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MP Materials是美国唯一一家拥有在运营的稀土矿山的公司,矿山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山地通道(Mountain Pass)。这座矿山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可满足美国国内部分需求。
五角大楼的投资不仅为其注入了充足资金,支持扩展稀土的加工能力和磁体制造能力,还带来了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了稀土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性。 此次协议中,五角大楼购买的是可转换优先股,附带十年内以每股30.03美元行使权的认股权证。若全部行使转换权,五角大楼将持有约15%的股权,超过MP创始人和BlackRock基金的持股比例,形成最大的单一股东。这一安排既保障了公司依然为公众控股,又加强了军方对资源供应链的掌控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MP Materials计划在美国新建第二个磁体制造厂,预计2028年开始投产,年产能达到一万公吨。这一设施不仅服务于国防部门,也面向商业市场。
五角大楼已承诺10年内100%采购该厂生产的磁体,实现稳定供应。同时,JPMorgan和高盛提供了10亿美元融资支持,说明金融领域对稀土产业前景的高度认可。 稀土用于制造永磁体,这类磁体在F-35战机、无人机、潜艇等多种军事装备中不可或缺。尤其是钕铁硼磁体中所需的钕和镨(NdPr)物料极其关键。五角大楼与MP达成了一项最低价格保障协议,确保钕镨氧化物价格保持在每公斤110美元以上,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此水平,美国政府将按照差价给予补贴。反之,如果价格高于此门槛,政府将获得超额收益的30%,展示了一种共享风险与收益的新型采购模式。
MP Materials首席执行官James Litinsky表示,这是一项公共与私营部门合作的典范,将加速美国从稀土开采到加工制造的完整供应链建设。Litinsky还强调,公司仍然由股东主导运营,投资并非国有化,而是推动自由市场的创新机制。该项目也被视为美国反制中国“以质配量”稀土政策的策略手段,旨在防止“中国式”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美国关键资源供应。 美国曾长期对外依赖稀土进口,特别是来自中国的份额陷入高达七成的依存状态。此类依赖增加了潜在贸易冲突和供应链中断的风险。特朗普政府曾在2023年探讨通过直接股权投资关键矿产企业,破除对中国资源的依赖。
五角大楼对MP的投资被视为这一思路的具体化,目的在于重建既安全又高效的国内稀土产业生态。 从战略层面看,稀土不仅仅是化学元素,更是未来高科技竞争的基石。全球各国纷纷意识到控制和保护稀土资源的重要性,美国此举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激励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创新。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美国强调供应链“上岸”政策,意即将关键原料及核心制造能力转移至本土,以确保国防和关键行业不受外部冲击影响。 投资完成后,MP Materials将利用新增资金扩展山地通道矿区的稀土分离能力,这是提取纯净稀土元素的关键环节。公司预计很快获得美国政府1.5亿美元的贷款支持,进一步强化生产能力和技术升级。
立足技术创新及资本注入,MP Materials正在逐步构建从矿石开采、稀土提纯到磁体生产的完整产业链,颠覆美国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困境。 这场合作还传递出金融及军工界对稀土产业潜力的积极信号。JPMorgan和高盛的大规模融资参与体现了市场对未来稀土需求增长趋势和政策支持力度的信心。同时,五角大楼的战略投资为其他相关企业树立了典范,或将推动类似模式的投资合作逐步推广,形成稳固和多元的国内供应体系。 从长远来看,美国加强稀土资源保护和供应链垂直整合,既有助于国防工业安全,也为绿色能源、电动汽车、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提供坚实基础。稀土作为关键的战略资源,将继续受到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
五角大楼与MP Materials的合作更是开启了美国稀土产业迈向自主可控的重要篇章。 综上所述,五角大楼成为MP Materials最大股东,是美国应对全球稀土格局变化的关键举措。此举不仅增强了美国稀土的供应安全,还推动了国内稀土产业链升级和拓展,反映出美国政府通过战略性资本运作保障国防资源的全新思路。未来,伴随着新制造设施的投产和供应链优化,美国或将在全球稀土市场占据更强的话语权,逐步打破对中国稀土的垄断,助力实现技术自主与国家安全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