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方法院近期對Ripple Labs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出的共同申請做出了拒絕的判決,這標誌著這場自2020年開始的法律戰仍未見明朗結果。此次申請內容涉及雙方就之前法院判決的調整,希望能夠減輕Ripple罰款並解除相關禁令,但法院認為申請過程存在程序上的重大問題,因而駁回了這一訴求。此判決不僅充分展現了司法程序的重要性,也讓Ripple和SEC未來在訴訟策略上需要更加謹慎和周密。 Ripple與SEC的糾紛始於2020年,當時SEC指控Ripple涉嫌非法發行和銷售未註冊的證券,也就是指其加密貨幣XRP。SEC認為,Ripple公司及其高管未依照美國證券法規定完成必要登記手續,從而進行了違法行為。案件經過數年庭審和多方論證,2023年7月,紐約南區地區法官Analisa Torres審理此案時認定Ripple確實進行了未註冊證券的發售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五條規定。
該判決嚴厲斥責Ripple並要求支付高達1.25億美元的民事罰款。 基於這一判決,Ripple與SEC在2025年初曾嘗試通過達成和解協議來結束這場持續數年的訴訟。根據雙方提出的協議內容,他們希望法院能夠解禁此前禁止Ripple進行特定交易的禁令,並將原來的1.25億美元罰款大幅削減至5,000萬美元,約為原罰款的40%。這份和解協議旨在讓雙方都能節省大量訴訟成本,並推動Ripple業務回歸正軌。 然而,法官Torres對雙方申請的程序表達了嚴重的疑慮。她指出,盡管雙方將申請包裝為“和解審批”,實際上卻是在請求更改法院已作出且最終生效的判決內容,其程序依據並不正當。
根據美國聯邦民事訴訟規則第60條,申請撤銷或更改判決需提出“特殊情況”的充分證明,且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程序。然而,Ripple與SEC的申請中並未提及或滿足該規則的要求,導致法官認為此申請“程序不當”並拒絕受理。 Ripple首席法務官Stuart Alderoty針對裁決發布聲明,他強調此次駁回並非對案件實質結果的否定,而是純粹因為程序問題。此前Ripple在案件中的一大勝利,即法院認定XRP本身並非證券,依然有效。他表示Ripple與SEC雙方仍然致力於尋求妥協解決,將重啟與法院的溝通和申請程序,以期最終達成共識。 該裁決在加密貨幣社群中引發了廣泛討論。
有愛好者對Ripple與SEC的“程序失誤”表示失望,質疑雙方在長達數年的訴訟投入中竟會因基本的法律程序疏忽遭到拒絕。部分分析師認為,這反映出該案的複雜性與法律縫隙,也說明在涉及複雜金融科技產品的司法審理中,合規與程序同樣重要。此外,Ripple的加密貨幣XRP在判決公布後出現短暫價格下跌,顯示市場對訴訟結果高度敏感。 此次事件展現了美國司法體系在處理新興科技和金融問題上嚴謹的態度,特別是在維護證券法規秩序的同時,對涉及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資產的案件進行嚴格的程序把控。這對整個加密行業是一個重要的信號,提示企業及監管機構在未來風險管理和合規設計中必須更加細緻和全面。 此外,這場糾紛的演變和裁定對全球加密市場同樣有指標意義。
Ripple作為加密支付和金融解決方案的先驅之一,其法律狀況不僅影響美國市場,亦關乎國際投資者對加密資產監管環境的信心和預期。對於其他加密企業而言,該案提供了一個警示,即使在技術創新高速發展的當下,嚴格法律合規依然不可忽視。 未來,Ripple和SEC雙方無疑將繼續在法律程序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以期通過正確的法律途徑和依據實現他們的目標。法官Torres也表示,儘管目前案件仍處於上訴階段,法院對解決此案持開放態度,願意聽取雙方根據正確程序重新提交的申請。此舉為案件最終落幕增添了變數和期待。 總結來看,此次法院拒絕Ripple與SEC調整判決的聯合申請,揭示了司法程序的不可替代性及公正交易環境的重要性。
隨著全球金融科技的持續發展,如何在創新與監管之間找到平衡點,是監管者與市場參與者共同面臨的挑戰。Ripple案件的後續走向不僅影響美國證券法的適用範圍,也為全球加密產業的規範化提供了實際案例和寶貴經驗。未來業界和監管機構均需密切關注該案的進展,並從中汲取適用於自身環境的教訓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