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林博恩(Glyndebourne)歌剧院举办的最新一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复排演出中,指挥家罗宾·提奇亚提(Robin Ticciati)的出色表现引发了音乐界的广泛关注。7月31日,音乐评论家多米尼克·洛(Dominic Lowe)给予了此场演出高度评价,尽管他指出,哲学的深邃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人类对欲望和爱情的直观体验。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于19世纪创作的一部伟大歌剧,它以其复杂的情感和音乐结构闻名。此次复排由尼古拉斯·伦霍夫(Nikolaus Lehnhoff)执导,而格林博恩歌剧院的演出也依然由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伴奏。演出中,提奇亚提的指挥令人称道,他以精湛的技艺将瓦格纳复杂多变的乐章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舞台上,主演们的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男高音斯图尔特·斯凯尔顿(Stuart Skelton)在演绎特里斯坦时展现出了深沉的情感,而女高音米娜-莉莎·瓦雷拉(Miina-Liisa Värelä)则将伊索尔德的复杂内心解析得非常到位。两位主角的声音相互交织,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张力,令观众沉醉其中。 然而,洛在其评论中提到的“哲学高于激情”的观点,也是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的。在这场演出中,舞台设计和导演的意图将焦点放在了人物对爱情的哲学思考上,而非仅仅是对肉体欲望的展现。虽然这种提升带来了更深刻的思想探讨,但也使得某些观众感觉到与音乐和情感的直接联系有所削弱。 剧中的每个角色都被赋予独特的心理维度,从国王马克(König Marke,法兰茨-约瑟夫·塞利格(Franz-Josef Selig)饰)到布兰根(Brangäne,凯伦·卡吉尔(Karen Cargill)饰),都在复杂的情感漩涡中挣扎。
尤其是国王马克,他在面临背叛和失去时的痛苦,深刻展现了人性中的脆弱和无奈。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舞台背后的设计团队。罗兰·艾施利曼(Roland Aeschlimann)的舞台美术和安德烈·施密特-弗特勒(Andrea Schmidt-Futterer)的服装设计将中世纪的神秘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 整场演出持续了约五个小时,包括休息时间。在这种相对漫长的演出时长下,观众的注意力被成功地保持住,其中尤以提奇亚提的指挥为最。提奇亚提始终在乐队与舞台之间维持着完美的平衡,音乐的高潮和角色的悲剧交相辉映,令每个音符都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除了演出本身,此次复排对瓦格纳作品的诠释也引发了业界的讨论。许多评论认为,导演的解读带来了新的视角,特别是在探讨爱情与欲望交织的哲学层面上。这不仅是对瓦格纳作品的再现,更是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挖掘。 当然,尽管演出获得了高度的评价,但仍有一些观众对洛的观点表示认同,认为在过分追求哲学深度的同时,忽略了人们对情感与欲望最直接的体验。这种见解让人深思,艺术究竟是应当追求思考的深度,还是应当重视情感的直接表达。 总之,尽管有着不同的看法,格林博恩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无疑是一场音乐盛宴。
提奇亚提的出色指挥、演员们的倾情演出,以及深刻的哲学内涵,都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思考与感受。这场演出不仅令人愉悦,也是对人类情感深层次探讨的引领。 在那优雅的剧院里,历史的共鸣、情感的冲突、 philosophical 的探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复杂的艺术画卷。观众在华美的音乐中体悟到生命的哲理,既然欲望与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样的艺术体验,或许正是人类内心深处对真、善、美追寻的一次华丽演绎。未来的演出仍在期待中,也让我们期待更多像格林博恩这样,能够探索人类情感与思维深度的艺术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