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不断发展,围绕借贷产品的争议也愈发激烈。近日,知名比特币分析师Willy Woo公开点名支付巨头Strike创始人及CEO Jack Mallers,批评其公司在新发布的借贷产品中存在“风险借贷”的做法,特别是关于客户资产被“再质押”(rehypothecation)的风险隐患,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和讨论。再质押作为金融领域一种常用的操作机制,是指机构将客户作为抵押品所持有的资产再次用作自身借贷活动的抵押物,从而放大资金使用效率。然而,正因其复杂性及对资金安全的影响,这一行为在加密货币领域显得尤为敏感和有争议。Willy Woo指出,Strike的最新服务条款明确允许其将客户存入的资产用于与其他资本提供方合作,间接参与再质押过程,虽然Strike此前声称客户资金被保存在隔离账户且不会被再质押,但实际操作中被怀疑存在隐性再质押行为。Woo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此举无疑增加了客户的风险,但由于缺乏透明的信息披露,用户客户难以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和防范。
相较于递归再质押(recursive rehypothecation)——即资产被多次反复借贷带来的更高层次风险,Strike被指控的情况虽然不涉及递归,但仍然触及金融安全的关键底线。此次争议让人联想起此前加密行业爆发的著名借贷危机事件。Woo特别提及Gemini交易所的Gemini Earn产品曾将客户资产借给Genesis,后者又将其贷款再质押给了Alameda Research,最终导致大量加密资产损失和市场信心动摇。像FTX和Alameda事件所展示的,资产的反复借出和风险集中,会极大地加剧系统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另一方面,Jack Mallers针对此次指责做出了强硬回应,强调Strike的合作伙伴均为严格筛选的“可信资本方”,且指责Willy Woo的言论带有误导性和失实成分。Mallers承诺将公开所有资本合作方名单,例如业界知名的数字资产管理公司NYDIG,并且即将推出“准备金证明”产品,以提升平台透明度和用户信任。
Mallers还提及Woo持有的竞争对手Debifi的股份,暗示其批评可能带有利益驱动。对此,Woo则重申其公开记录中确有Debifi投资身份,但强调自己关注借贷领域的发展是出于推动行业健康稳健的初心,期望Strike能够构建更稳健、更具透明度的产品,摆脱2022年曾出现的“问题借贷”阴影。此次讨论中,区块链对冲基金BlockTower Capital的首席信息官Ari Paul也参与站队Willy Woo,指出无论合作伙伴多么“合格”,其潜在的对手方风险始终无法被完全消除,历史上多家大型借贷机构的倒闭便是明证。Strike成立于2020年,自成立以来依托包括Ten31在内的多家比特币风险投资者支持,最新的B系列融资规模达到8000万美元。同时,Jack Mallers还在2024年初创立了Twenty One Capital,一家专注于比特币资产管理的上市公司,获得了包括Tether、Bitfinex、SoftBank和Cantor Fitzgerald相关机构的投资。这些资本背景显示,Strike无论是从资金实力还是市场渗透力均具备一定的优势,不过随之而来的监管审视和风险管理压力也不断加大。
此次事件不仅集中反映了加密借贷市场对“资产安全、信息透明”双重需求的升级,也揭示了行业内竞争、信任和合规之间复杂的博弈关系。行业观察者纷纷认为,借贷产品作为链接传统金融和加密生态的桥梁,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规范来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同时提高运营透明度,避免重蹈过往巨头借贷机构倒闭所带来的惨痛教训。正如Woo所强调的,缺乏充分披露和严谨风控的借贷操作,将严重损害用户利益和市场信心,阻碍比特币及整个加密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加密支付及借贷企业应汲取教训,推动公开透明的资产管理机制,在确保合规前提下,切实降低对客户资产的风险敞口,打造更加稳健、值得信赖的金融服务体系,迎接数字金融时代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