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欧洲尤为明显。2025年夏季,一场异常严峻的热浪席卷法国和瑞士,打破多项气温纪录,迫使两国多座核电站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限制运行甚至临时关闭。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凸显核能作为关键能源在气候压力下的脆弱性,同时引发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的双重议题。核电站依赖当地水源进行冷却,其运行效率与安全直接受环境温度和水温变化影响。核电冷却系统通常抽取附近河流或海水,并在使用后将水排回自然水体,但由于热浪导致水温升高,核电站排放的热水温度亦随之升高,威胁水域生态多样性。瑞士轴心企业Axpo运营的贝兹瑙核电站因河水温度逼近25摄氏度,面临冷却能力不足的困扰,被迫逐步降低输出功率。
最终,在热浪高峰时期,贝兹瑙的一号反应堆完全停机,二号反应堆亦仅以半负荷运行以避免对阿勒河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瑞士政府虽计划于2033年实现核电全部退役,但现有核电设施仍允许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继续运营。相比之下,法国核电市场规模远大于瑞士,拥有57座核反应堆,约占该国电力生产的65%。法国国电巨头EDF在热浪期间关闭了位于塔恩-加龙省的戈尔费什核电厂,以防止热水排放使得当地河流水温升高至28摄氏度,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威胁。与此同时,法国其他部分核电站,如位于西部的布莱亚斯核电站和南部的布热核电站,也因河流水温升高而采取降载或计划停机措施。尽管法国核电产能受限,但国家电网运营商RTE保证,当前核电厂仍能满足整体用电需求,法国整体还处于电力出口状态。
然而,随着热浪和用电高峰期愈发频繁,未来核电运行面临的压力将愈加巨大。极端高温不仅影响核电冷却系统的安全边际,还导致居民空调用电剧增,加大电网压力。此轮热浪给能源领域敲响警钟,表明依赖传统冷却水资源的核能技术亟需创新。未来加强核电站的耐热设计,提升冷却技术,探索不同冷却媒介,或采用更为先进的干冷却系统,将成为确保核电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关键。同样重要的是,各国政府和能源企业必须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电力规划,调整能源结构,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平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热水排放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日益突出。
科学研究指出,高温水体会导致鱼类和水生植物的繁殖期被打乱,水质恶化,甚至引发生态系统崩溃。各地环保组织呼吁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测机制,鼓励核电厂采用循环水冷却等低温排放技术,减少对自然水体的热污染。此外,公众对热浪中核电安全性的担忧逐渐加剧,舆论监督在推动能源行业透明运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公开和应急预案成为化解风险、增强民众信心的关键手段。对于欧洲乃至全球来说,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逼近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能源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其安全与高效运行决定社会稳定与发展。法国和瑞士的核电站因高温热浪所面临的挑战,正是大势所趋的气候风险管理与绿色转型的缩影。
面对未来持续升温的趋势,能源政策制定者、运营企业及科研机构需共同行动,强化多元化能源布局,提升能源系统的韧性,加强科技创新,打造适应气候变化的清洁、安全能源体系。只有如此,才能保障能源供应的持续稳定,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