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Tesla)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长期以来备受投资者关注。尽管其市值曾多次攀升至历史高位,但华尔街依然存在一批坚定的看空声音。其中,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师瑞安·布林克曼(Ryan Brinkman)被公认为华尔街最大的特斯拉空头,他多次下调对特斯拉的目标价和业绩预估,始终维持对该股的悲观态度。布林克曼的观点近期又一次引发市场关注,尤其是在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量低于市场预期的消息公布后。本文将深入分析布林克曼及其他华尔街分析师为何对特斯拉股票依然持悲观看法,细数背后驱动这一立场的核心因素。 首先,需求疲软成为特斯拉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根据摩根大通的调查,特斯拉在第一季度的销售疲软趋势延续到了第二季度。欧洲市场持续遇冷,成为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欧洲新车销量已经连续五个月下降,5月份同比下跌近28%。欧盟汽车市场的需求疲软不仅反映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消费缩减,也反映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特斯拉带来的压力。相比之下,中国市场虽有所回升,但增长势头平淡,驱动动力不足。同时,北美市场的增速也表现平稳,难以抵消全球其他地区的需求疲软。
其次,交付量下滑对特斯拉整体业绩形成冲击。布林克曼最新调低了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交付预测,从之前的39.5万辆下调至仅36万辆,远低于彭博社预测的39.2万辆。这一数字相较去年同期出现了近19%的下降。二季度交付业绩的疲软标志着特斯拉在短期内正面临市场需求放缓的现实,难以维持此前高速增长的态势。布林克曼还特别提醒,三季度及全年交付量的乐观预期或过于乐观。如果特斯拉要实现市场普遍预期的年度交付量,必须在下半年交付近92.2万辆,比上半年增长约32%,这对于已经面临供应链及市场压力的企业来说挑战极大。
再者,财务方面的预期同样遭到下调。据悉,摩根大通将特斯拉第二季度每股收益预期从0.48美元下调到0.42美元,全年每股收益预期从2.07美元下调至1.75美元,均低于市场共识。这一趋势反映了华尔街对特斯拉盈利能力持续承压的担忧,尤其是在销售放缓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特斯拉近期被迫调整产品策略,推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车型以激励销量,然而由于这些车型多处于初期生产阶段,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销量或利润。 此外,政策变化也增添了投资者的不确定感。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7,500美元电动车购车税收抵免政策存在提前到期的风险,这可能削弱消费者购买特斯拉等电动车的积极性。
税收优惠的减弱将直接影响需求,尤其是在高端电动车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消费者对价格变得更加敏感。布林克曼将联邦补贴的变化列为短期重要风险之一,认为这可能加剧需求下滑的压力。 华尔街其他分析机构对特斯拉的看法则较为温和。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认为,尽管第二季度交付量可能低于此前预期(现预估为35.5万辆),但依然保持对特斯拉的买入评级,目标价定为345美元。德银强调,欧洲市场的品牌形象受损、竞争激烈与中国市场的停滞是关键的负面因素,而北美市场凭借Model Y Juniper的新车型的增量生产,提供了有限的支持。这种分化的市场表现令特斯拉的业绩缺乏稳定性,投资者需要综合评估未来多地区的市场走势。
除此之外,市场竞争加剧也是特斯拉持续面临的压力。传统汽车制造商以及新兴电动车品牌加快了电动化转型步伐,推出一系列价格合理、技术先进的电动车型。随着消费者选择增多,特斯拉的市场份额正受到侵蚀。品牌影响力的波动和消费者忠诚度的考验,使得特斯拉不得不持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技术研发投入巨大且回报周期较长,在供应链紧张的环境下,持续的资本开支也令利润增长受限。 从长远来看,特斯拉的增长潜力仍然存在,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的市场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
全球宏观经济前景尚不明朗,通货膨胀压力持续,消费者购买能力存在隐忧。此外,监管政策的调整、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全球供应链瓶颈也可能制约生产和交付速度。投资者在看待特斯拉的未来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内外部风险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存在多方看空声音,特斯拉依然是电动车行业的先行者,拥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先进的电池技术和软件系统。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超级充电网络的扩展及国际市场的拓展均为未来业绩增添潜力。短期内业绩波动不能完全定义公司的长期价值,但从华尔街大多数顶级分析师的调研报告来看,股价在短期面临调整压力已成共识。
总结来看,华尔街最大的特斯拉空头布林克曼依然坚守悲观立场,主要基于需求疲软、交付量下滑、财务预期下调及政策风险加剧等因素。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竞争加剧使得特斯拉未来增长充满挑战,而投资者对其股价的乐观估值或需要重新审视。尽管特斯拉在技术和品牌方面具备独特优势,短期的市场和宏观经济压力仍将影响其股价表现。对于投资者而言,深入理解这些多维度风险,合理评估企业内在价值和市场趋势,将有助于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