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的快速升值逐渐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犯罪分子的觊觎。在2025年上半年,针对加密货币持有者的“扳手攻击”事件数量已达到35起,这一数字极有可能超过2021年创下的36起历史最高纪录。所谓“扳手攻击”,是指犯罪分子通过暴力或威胁手段,强迫受害者交出其数字资产的一种实质性物理抢劫行为。这种犯罪形式的增多,凸显了加密货币资产安全的新隐患和挑战。 比特币价格的持续飙升是导致这类暴力抢劫潮水般涌现的重要原因之一。2025年,比特币屡次刷新历史最高价,最高曾突破12.2万美元大关。
如此高昂的市值,令持币人的资产价值暴涨,也相应提升了他们成为犯罪目标的风险。此外,随着更多主流投资者进入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在公开平台上炫耀其数字资产财富,进一步增加了被攻击的概率。 Chainalysis及其他安全数据提供商指出,除价格因素外,犯罪活动背后的组织形态也呈现复杂化趋势。传统有组织犯罪团伙开始涉足加密货币领域,结合网络诈骗、勒索软件等手段,对私人持币人的财产进行多样化攻击。绑架、勒索、家庭入侵等极端暴力事件与数字资产盗窃交织,造成受害人身心双重伤害。 此外,加密货币的匿名性和流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犯罪行为。
尽管区块链交易具有透明性,但持币者的身份信息隐匿,加之熟练的资金洗白手段,使得犯罪分子认为数字资产抢夺较传统财产更易逃避追踪。这种认知助长了绑架和暴力抢劫的风险升高。 不过,2方面的因素或可缓解这种趋势。首先,随着比特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交易型产品(ETP)的普及,投资者越来越多地选择间接持有资产,减少了直接持币和私钥管理的需求,从而降低了成为“扳手攻击”目标的风险。其次,区块链技术本身的透明性使得资金流动有迹可循,尤其是稳定币等资产一旦被盗,相关账户可被监管机构冻结,增加了犯罪的难度和风险。 执法力度的强化也是抵御“扳手攻击”犯罪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各国执法机构开始投入更多资源打击加密货币相关暴力犯罪。多起典型绑架勒索案件被侦破并抓获犯罪团伙,起到了威慑效果。Chainalysis CEO Jonathan Levin曾指出,持续的司法执行和跨国合作将是制止此类暴力犯罪的关键。 虽然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为“扳手攻击”的高峰年,但实际上很多案件未被报告或被低调处理,真实的受害者人数恐远高于统计数字。受害者往往因害怕报复或对警方信任不足而选择沉默,加上案件性质敏感,媒体曝光有限,这使得事件数据并不完全透明。 为了提升受害者安全和行业整体防护水平,市场参与者和技术开发者开始探索多重解决方案。
包括多重签名钱包、硬件钱包安全加固、分布式身份认证以及增强的物理保护措施,使得用户更难被暴力胁迫交出数字资产。同时,教育公众增强个人隐私保护和安全意识,合理规划资产分散存储,也成为防范“扳手攻击”的有效路径。 未来,随着数字资产进入愈发主流的投资阶段,相关的暴力犯罪或仍将伴随市场波动波动起伏而发生。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和更加成熟的法规体系将有助于抑制犯罪动机和减少持币者遭遇暴力威胁的概率。区块链的可追踪性赋予法律执法更有力的工具,加上社会共识和技术进步,或可使加密资产安全环境逐步改善。 总之,2025年比特币“扳手攻击”事件的激增,提醒整个行业和投资者必须正视数字资产保护的物理安全维度。
无论是通过技术升级、法律监管,还是公共教育,都需要系统而全面的应对措施,确保加密货币的高速发展不伴随安全隐患的暴涨。比特币世界正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转折点,只有构建更加安全、可信的生态环境,才能真正推动数字财富的可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