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无论如何,不要奔跑! 在非洲的丛林深处,生存与挑战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彼得·阿利森(Peter Allison)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作家,他在19岁时选择了前往非洲的一个游戏保护区生活。他的书籍《无论如何,不要奔跑!》讲述了他在这片荒野中的冒险经历,并引发了人们对如何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深思。 在非洲的 safari(狩猎旅行)中,向游客传授一种理念:“不要跑,只有食物会跑。”当一只大型捕食者注意到你时,站在原地可能是生存的关键。如果你转身逃跑,会让捕食者将你视为猎物,激发它们追逐的本能。
毕竟,在这场追逐中,它们的速度绝对无法与你匹敌。 彼得曾经分享了他一个惊心动魄的经历。有一天,他从营地走出去上厕所,回来的路上却碰见了一头狮子。尽管内心充满恐惧,他却选择了站在原地。狮子对他并没有表现出兴趣,慢慢走开后,他才敢飞快地返回营地。 狮子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人们常称之为“丛林之王”。
尽管《狮子王》这部音乐剧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展示了狮子的形象,真实的狮子却是不可小觑的生物。对于狮子而言,保护自己的生命是重中之重。在C.S.路易斯的《纳尼亚传奇》中,这种危险的形象通过阿斯兰这一角色得到了更深的体现,路易斯通过角色的描写强调了阿斯兰并非温顺的狮子。 在《圣经》中,狮子被视为一种凶险的象征,值得人们敬畏与回避。例如,年轻的达味在面对巨人歌利亚之前,曾经历与狮子的搏斗,展现了他非凡的勇气与实力(《撒母耳记》17章34-36节)。显然,达味没有选择逃跑,而是迎接挑战。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各种狮子般的障碍和问题。它们扰乱了我们的平衡,掠夺了我们的内心平静。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人际关系,面对与他人的矛盾,我们或许会感到如同被狮子撕扯。此时,逃避似乎是最简单的选择——与其面对困难,不如选择不见。 然而,彼得在《彼得前书》中提醒我们,要警惕那如咆哮的狮子般到处游荡的敌人。对信徒来说,这种意识不仅是对挑战的警惕,更是一种抵抗的呼唤。
彼得鼓励我们不要逃跑,而是要抵制魔鬼,这样他才能远离我们。 同样,《雅各书》4章7节也强调了这一信念,让我们先要顺服上帝,并抵抗魔鬼。这样,魔鬼才会在我们的坚决面前选择退却。保罗在《以弗所书》中更进一步描述了这一壮丽的意象,他提到我们需要穿上上帝的全副军装,以应对恶者的阴谋。这一形象让人联想到罗马士兵的盔甲,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盔甲大多数是防御性的,除了利剑。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选择逃跑,那将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之下。
相应地,唯一的选择就是要站立,而非奔跑。这种在困境面前不退却的勇气,是成就我们人生的基石。 我们身处的世界并不总是容易的。如同一位前首相所言,“生活并不总是轻松”,然而,这句话常被误解,而真正的完整语句是——“……然而,要有勇气:生活也会是美妙的。”在面对困难时,能否勇敢地站立在风暴中,又是多么重要。 生活中的挑战往往让我们感到绝望,但这恰恰是我们的敌人所希望看到的。
他们希望我们放弃,逃避,面对失败。问题来了,我们是否有勇气与主同在,抵挡魔鬼,并发现生活的美好? 当然,持久的忍耐与坚定的信念会让我们像《诗篇》与《耶利米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成为扎根于水旁的树木,结出丰硕的果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将到来的鸟类筑巢季节中,堪培拉的行人被特别提醒:要“走,别跑”,以避免被鸟类攻击。这种情境引申至我们的生活中,倘若我们能够稳扎稳打,静心应对生活的种种挑战,而不是匆忙逃避,或许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生活中,面对那些如同狮子的困扰,可能我们能做的,就是停下来,深呼吸,坚定地站立。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勇于面对,才能收获成长、智慧与内心的平静。
与其逃避,让我们学会如何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挑战,而这些挑战,最终将成为塑造我们的关键。 记住,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并不会轻易迎刃而解,但那一刻的坚持,往往能够改变一生的轨迹。所以,无论如何,不要奔跑,坚守自己的立场,勇敢地面对生活带来的每一个“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