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sius作为一家曾风靡一时的加密货币借贷平台,自2017年成立以来,为大量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加密资产借贷服务。然而,2022年6月,Celsius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停止提现操作,并于次月申请破产保护。此次破产事件不仅震动了加密货币行业,更让众多债权人陷入困境。小型企业债权人因其权益被削减35%,向法院递交了相关复议申请,要求获得应有赔偿,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 在Celsius破产的背景下,债权人按照破产计划分期领取赔偿款。企业账户与个人账户之间的赔偿流程有所不同,企业账户因合规及开户要求较为复杂,被限制在前100大企业账户之内,才能获得加密货币形式的赔偿。
那些未能进入前100名的企业账户则被要求接受现金赔偿,但实际到账时间和金额却引发了债权人的不满。特别是两位名为Sheri Anne Faller和Bernard Jacob Faller的债权人代表,旗下四家以个人退休账户形式存在的相关公司,持有超过100万美元的加密货币资产,在破产之初,其债权被削减至大约63.4万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数字资产形式。 与预期的第一轮支付计划不同,Faller债权人及其他部分企业账户持有人并未按时收到相应的加密货币赔付。Celsius方面告知,其平台已将加密货币资产出售变现,并非所有债权人均能获得加密货币支付,部分企业债权人只能获得现金支付。更为复杂的是,赔款发放存在明显拖延,初次通知后的实际现金到账落后数周,部分资金直至数月后才能完全可用。这种支付模式使得以加密货币价值计算的实际损失进一步扩大。
据债权人计算,按其资产在收到现金赔付当日的市场价格,实际应得赔偿金额近97.4万美元,然而其实际到账资金仅为63.4万美元左右,导致约损失了35%,差额超过33万美元。此外,债权人还提出应获得延迟赔付期间的利息补偿,使总补偿金额接近35万美元。他们对此提出诉讼,要求法院批准追加分配并重新评估支付流程的合理性。 这一事件暴露出Celsius破产资产管理和赔偿执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从平台破产计划设计的角度,企业账户的分配机制显然不够完善。将企业债权人划分为前100大账户优先支付加密货币,而其他账户必须以现金支付,未能兼顾企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和权益保障。
其次,选择仅通过Coinbase和PayPal这两家平台执行大规模资金分配,忽视了诸如Kraken和Bitgo等其他可用的加密资产管理平台,限制了更广泛、快捷的赔付通道。债务管理方的这套执行方式不仅延误了资金到账时间,也使得企业债权人承担了额外的市场风险和资金损失。 此外,部分企业债权人还指出Celsius债务管理方未能合理遵守破产计划中关于迅速转换和分发赔偿款的规定。根据破产计划,若采用现金分配,转换应在预期分发日期附近完成,最大限度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然而,实际中长达三个月的延迟不仅违背了条款精神,也使部分债权人面对更大的汇兑和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剧了赔偿损失。 Celsius破产引发的争议并非孤例。
加密资产借贷与抵押行业的快速扩张,在缺乏完善监管和合规保障的情况下,很容易滋生风险。当加密平台资金链断裂或管理失误时,不同类型债权人的权益受损程度和赔偿难度各不相同。此次Celsius小型企业债权人事件充分揭示了该行业仍需加速建立合法合规的市场规则,确保资产安全和债权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Celsius的前CEO Alex Mashinsky已因涉嫌欺诈接受司法起诉,案件将在2024年9月开庭。此案的结果将对行业风控和平台治理产生深远影响,也将为类似破产事件后的债权人权益保护树立法律范本。 作为加密行业的一次重要事件,Celsius破产及小型企业债权人要求合理补偿的行动,激发了行业内外对加密资产保护机制的深刻反思。
多方呼吁平台运营者应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客户资产透明度,并在破产或债务清算时确保遵循公平合理的分配标准。此外,监管机构也被期待出台更明确的指引与监管框架,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与投资者信心。 综合来看,Celsius小型企业债权人因赔偿缩水提出的诉求,不仅反映了当前加密资产破产处理流程中的不完善,也成为加密金融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警示。未来,行业各方需共同推动合规建设、技术创新和法律保障,为加密资产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基石,切实维护各类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加密货币市场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