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银行对大宗商品的下行风险日益增加 近期,汇丰银行的分析师们发出警告,指出尽管过去18个月大宗商品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如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下行风险。这一消息无疑令市场投资者感到担忧,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当前的投资策略。 分析师们指出,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供给侧的约束。然而,全球需求的放缓以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正为这一市场带来新的挑战。尽管截至2024年8月,大宗商品价格仍比疫情前的平均水平高出44%,但在通货膨胀调整后,这些价格更接近于20年的历史平均水平。 汇丰银行的分析师表示,自2022年以来,供给侧的“超级压缩”是大宗商品价格韧性的主要原因。
然而,全球经济的放缓预计将对大宗商品需求产生负面影响。汇丰预计,2024年和2025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将分别为2.6%,低于2023年的2.7%。全球制造业的疲软,尤其是中国持续的房地产行业危机,成为了金属价格的主要阻力。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金属消费的重要领域,但目前的建设指标仍在收缩,政府的刺激措施未能显著改善这一情况。尤其是对于依赖传统基础设施的金属如铁矿石,面临的需求挑战尤为严峻。虽然与能源转型相关的金属如铜和铝表现相对较强,但整体来看,金属市场仍存在很大的下行风险。
汇丰银行的自有大宗商品周期选择模型(COCCLES)显示,从2024年7月中旬开始,大宗商品市场已进入熊市阶段。这一模型分析了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并预示未来将可能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特别是在石油和铜等主要商品领域。然而,受地缘政治担忧推动,某些商品如黄金近期价格却上涨。 尽管需求方面的因素正在对大宗商品施加压力,但供给侧的约束仍在为市场提供一定支持。地缘政治风险,包括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红海地区的干扰以及高昂的运输成本,依然处于高位。这些供给方面的干扰结合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得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性持续增加。
在能源领域,汇丰的石油和天然气团队预测,OPEC+的减产以及美国创纪录的原油生产,可能会在2025年导致市场出现过剩。然而,尽管如此,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仍使得油价维持在相对高位。 全球能源转型的进行,正在提高对铜、锂、氢等金属的需求,这些金属是可再生能源技术、电动汽车以及电池储存系统的基础材料。然而,汇丰警告称,供应链问题及地缘政治挑战可能会妨碍这些关键材料的顺利流通。 在农业市场方面,天气仍然是主要驱动因素。由于美国的气候条件良好,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的价格已出现下跌。
相对而言,像可可、咖啡和橄榄油等“优质食品”的价格却因主要生产区域的不利天气和供应中断而显著上涨。汇丰银行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影响贸易路线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贸易政策的变化(尤其是在印度限制稻米出口之后),全球食品价格可能会保持波动。 在贵金属市场方面,尤其是黄金,价格已飙升至每盎司2500美元以上的历史高点。分析师表示,这一涨势主要受到避险和对冲基金买盘的推动,市场对美联储及其他中央银行降息的期待以及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黄金作为对抗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确定性的避险工具,其上涨潜力依然强劲,能否继续上涨将取决于全球宏观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发展。 目前,随着估值的飙升,许多投资者在2024年选择更加谨慎的投资策略。
市场动荡与价格波动,使得投资者在选择大宗商品和股票时更加小心翼翼。汇丰银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保守预测,可能使得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继续减弱,进一步加大市场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汇丰银行的最新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角,反映出当前大宗商品市场面临的复杂局面。在全球经济放缓、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投资者需要更加关注市场的动态变化,积极调整投资组合,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各种因素的交织,未来的市场走向依然充满变数,投资者需要保持警惕,随时做好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