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全球经济与科技格局。而在这场AI革命背后,有一个不为大众熟知但极其关键的力量——私募信贷。随着传统银行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趋于谨慎,私募信贷迅速崛起,成为支持AI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资金来源,尤其是在设计和建设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以及解决能源瓶颈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Meta去年以290亿美元的私募信贷融资创下历史,同时由Apollo、KKR、Brookfield、Carlyle与PIMCO等顶尖私募信贷机构领投的这一项目,标志着私募信贷融资已经成为支持人工智能核心基础设施的中坚力量。数据中心作为AI计算能力的核心,消耗巨量电力,限制了整体规模的扩展。根据2025年库什曼·韦克菲尔德发布的全球数据中心市场报告,美洲地区的数据中心运营容量已达20562兆瓦,另有6423兆瓦在建,规划容量更是高达46077兆瓦。
预计到2030年,为这些数据中心供电的美国电力需求将增加约200太瓦时,相当于再建一个纽约市的能源规模。这一对能源的庞大需求极大挑战了现有基础设施,也催生了新的融资需求。传统银行由于风险控制趋严,已难以全面满足新数据中心项目的融资需求,而私募信贷市场则凭借资产安全性、灵活性和资金实力迅速填补这一空白。2024年,美国新建数据中心项目投资总额约达到340亿美元,且市场预计到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资本开支将达到3万亿美元,其中私募信贷及证券化债务将贡献一半资金。OpenAI和Blue Owl合资的150亿美元新“Stargate”超大型数据中心、CyrusOne的70亿美元AI/机器学习高密度数据中心扩建、Vantage Data Centers的50亿美元绿色贷款融资,都生动体现了私募信贷对AI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推动力。除了数据中心,私募信贷还积极投向天然气基础设施、光纤网络及可再生能源项目,拓宽了AI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版图。
这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了稳定且有保障的资产支持,也为未来进一步的AI技术应用搭建了坚实底座。投资者需要关注与项目相关的风险和政策因素,例如电力购买协议(PPA)约定的时间节点以及可能影响贷款条件的因素。美国2025年AI行动计划提供了大量简化审批流程的支持和税收激励,为超过5亿美元或100兆瓦的AI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并进一步激发了私募信贷市场的活力。冷却系统、气体储存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变压器制造等周边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渐成为专门的私募信贷投资领域。从历史经验来看,2000年电信行业因大量闲置的光纤投资而导致了1350亿美元的损失,如今AI基础设施预计将投入3万亿美元,如果硬件折旧速度超过收益增长,还可能引发类似的融资泡沫。此外,芯片升级带来的功耗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如何平衡硬件迭代与投资回报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能源瓶颈依然是制约AI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即使具备资金,关键硬件和供电设施的短缺也限制了产品和服务的快速部署。主流能源管理企业如施耐德电气的交付周期直到2030年依然满负荷,说明产业链压力巨大。为突破能源限制,创新成为必由之路,太阳能与储能解决方案因部署周期短、灵活性高逐渐被市场认可。先进的热泵冷却技术有效降低了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如Accelsius在2025年上半年取得的5倍增长就说明了这一趋势。芯片设计方面也朝着节能高效方向发展,未来更能优化推理任务中的能源使用率。
私募信贷未来的资金流向聚焦于太阳能+储能、本地化能源系统、液冷模块、暗光纤产线及海底光缆骨干网络等关键领域。在能源时间平移、灵活供气等方面,Hydria Gas Technologies等新兴企业通过压缩天然气和氢能储存解决方案,为AI基础设施提供了快速响应电力需求的有效路径。移动储气设施可以快速激活数据中心,有效应对电网滞后的挑战,并兼顾环境效益和区域发展需求。Hydria的战略布局将助力AI数据中心在未来扩大功耗的同时,实现低碳排放与灵活供能。总结来看,私募信贷不仅仅是为AI提供资金支持,它已成为塑造未来AI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与规模化增长的关键引擎。无论是数据中心建设、电力网络更新,还是可再生能源和先进冷却技术的开发,私募信贷机构以其灵活高效的运营方式,成为AI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首席电力官”。
未来十年,能够深刻理解并有效应对金融市场与能源制约双重挑战的投资者与运营者,将主导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路径和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