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行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广泛关注,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监管与合规挑战。其中,银行对加密企业和相关科技创业者的服务拒绝问题愈发突出,部分业内人士将其形容为“去银行化”现象,甚至称之为“Operation Chokepoint 2.0”(第二次扼杀行动)。据《华尔街日报》最新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发布一项行政命令,旨在防止银行基于政治倾向或行业性质,任意切断对特定企业的银行服务,这一举措如果成行,可能彻底改变加密货币行业当前面临的银行服务困境。 加密货币行业的去银行化困境引发业内和监管层的高度关注。多位科技及加密货币企业创始人透露,在拜登政府执政期间,已有至少30家科技与加密企业遭遇银行服务被拒,给其业务运营和融资造成严重限制。这种状况被业内部分人士归因于某种有组织的银行排斥行动,指控部分主要银行在背后协同,通过限制账户开立、资金清算及其它金融服务,遏制加密行业的发展空间。
针对此现象,特朗普政府的这一举措可视为对抗“政治化银行服务拒绝”现象的重要信号。政府计划通过行政命令,要求银行不得基于行业类型、企业背景或政治因素,随意拒绝或终止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其目标在于营造公平、透明、合规的金融服务环境,确保技术创新型企业和加密货币行业获得基本的金融支持,进而促进行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多家大型银行如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近年来因拒绝为枪械制造商及化石燃料开采企业开设账户而引发争议。特朗普政府此举同样旨在回应对银行服务政治偏见的批评,避免银行业基于意识形态对特定行业形成“封杀”,使得金融服务不再被政治因素左右,恢复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美国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也曾公开呼吁政府采取行动,防止大银行因政治立场或行业属性而剥夺企业银行服务权利。
她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上强调,不论一个人或企业的政治倾向及背景,均应享有不被任意“去银行化”的基本金融权利,这体现了金融服务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原则。 2023年初,硅谷银行的突然倒闭以及Silvergate和Signature银行的关闭,对整个加密友好型银行体系造成重大冲击。多位业内观察者将此系列事件视为“Operation Chokepoint 2.0”影响的表现,即监管和银行业针对加密领域的系统性“断流”。这一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欲以行政手段打破趋势,为加密货币企业创造更有利的金融服务环境。 尽管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意在遏制去银行化现象,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要完全解决加密行业面临的金融服务障碍仍需时间。即便行政命令出台,监管机构间政策协调及联邦储备系统人事任命等复杂因素,可能导致相关问题延续至2026年甚至更久。
加密银行平台Custodia Bank的创始人凯特琳·朗指出,多个监管机构在加密政策上存在分歧,即使货币监理署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放宽政策,联储局的态度仍然至关重要。 作为长期处于被“去银行化”最前线的加密银行,Custodia Bank此前多次遭遇银行业务中断,导致数月的项目延期和数百万美元的财务损失。该行CEO表示,行政命令虽然带来希望,但真正保障加密企业的银行服务依然充满挑战,前方道路仍需监管配合与市场认同。 特朗普曾在2025年3月的白宫加密峰会上公开承诺,将“终结Operation Chokepoint 2.0”,表明其政府对加密行业的支持立场。这种表态对于整个加密生态体系无疑具有积极的提振作用,也缓解了部分市场参与者的担忧。 然而,不同于传统金融领域,加密货币行业的本质去中心化和复杂的合规需求,使得银行业对该行业的审慎态度难以迅速扭转。
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与市场的自我规范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新常态。行政命令作为政策工具,其成效仍需通过实际执行效果进一步检验。 当前,全球加密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除了银行服务限制外,还包括反洗钱法规、跨境合规要求和市场波动性风险。美国作为全球加密行业的重要市场,如何平衡扶持创新与防范风险成为监管部门的核心课题。特朗普政府以行政命令形式保护加密企业,显示出其希望以更开放姿态推动加密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意图。 此举不仅影响国内加密企业生存环境,也将对国际加密市场产生示范效应。
随着数字资产逐渐融入主流金融体系,确保公平的银行服务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政策保障,减少政治因素干预,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和从业者的信心,吸引更多资本和创新力量加入。 总的来看,特朗普政府计划出台的“去银行化”行政命令是对当前加密行业困境的直接回应,体现出政策层面对金融服务公平性的重视。虽然挑战依然存在,但此举为加密行业在未来几年内争取更有利的政策环境奠定了基础。业内人士和观察者将密切关注后续执行细节及监管协调进展,期待通过多方努力,实现加密行业与传统金融体系的和谐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