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市场快速发展,数字资产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相关监管法规的滞后却成为全球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俄罗斯作为加密货币使用和监管的重要市场,也逐渐体察到这一变化带来的法律需求。2025年,俄罗斯政府正式向国家杜马提交了一项关于加密货币作为财产进行没收的立法草案,标志着该国在数字资产刑事监管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俄罗斯政府此次立法行动,核心目的是通过将加密货币定义为刑法上的财产,依法规范涉及该类资产的刑事案件处置,尤其是在没收和管理方面建立清晰可执行的机制。此前,俄罗斯法律虽然在反洗钱及反恐资金方面对加密货币有所界定,但在刑法及刑事诉讼法层面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这导致司法机关在处理涉及加密货币的案件时面临重大阻碍。加密货币的特殊属性,如去中心化、匿名交易以及资产的数字化存储形式,使得传统的资产没收程序难以适用。
硬件钱包、冷钱包等存储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访问控制的复杂性,增加了执法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和法律风险。针对这一困境,俄罗斯政府在法律草案中提出了将数字货币视为财产的明确规定,从法律层面允许司法和执法机关在刑事案件中查封、冻结和没收加密资产。此外,草案还提出在没收过程中需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确保资产安全,防止因技术操作失误导致资产损失。该法案明确了没收程序中涉及的措施,包括扣押包含加密货币私钥的物理设备,如硬件钱包,以及通过技术手段阻止相关交易,甚至在掌握资产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将数字资产转入政府控制的钱包。这种制度设计不仅保证了资产的安全性,也赋予司法机关依法处置新兴数字资产的权力。草案的提出反映了俄罗斯执法部门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犯罪时,提高破案效率和法律适用性的迫切需求。
典型案例中,俄罗斯联邦执行局曾试图将一名前官员因贪腐案中查获的近9000万美元比特币合法没收,以实际行动推动数字资产资产的司法处置。官方对此类案件的处理经验推动了立法进程,同时也促成了对数字货币流通的认可呼声,尽管中央银行对于加密交易依然采取较为谨慎或限制性立场,目前仅在有限的“实验性法律框架”内允许部分数字货币交易。除了刑事法律调整,俄罗斯政府还计划通过配套的次级立法细化具体操作流程,包括没收程序、资产保管、第三方专业技术支持的资格认证等细节。这些法律和规章的完善,将有助于形成全面且可执行的加密资产监管体系,提升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综合来看,俄罗斯此次关于加密货币作为财产的没收法案,是顺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防控网络犯罪的必然选择。通过法律明确数字货币的财产权属性,赋予执法机关更多工具和权力,俄罗斯在打击通过数字资产进行的非法活动如洗钱、腐败和欺诈方面具备更强实力。
与此同时,此举也为数字货币及区块链技术在该国的合法发展的边界划定了基础,有助于推动更规范、安全和透明的数字经济环境。未来,随着数字资产生态的持续演变,俄罗斯及全球监管机构还将面临平衡创新与风险控制的挑战。适应技术进步并完善法律体系,将是确保数字货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最终,这部法案的通过施行,不仅影响刑事司法领域,也将深刻影响俄罗斯数字经济的发展轨迹,为全球加密货币合规监管实践树立标杆。在全球数字化趋势愈发明显的当下,构建完善的法律框架,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课题。俄罗斯的最新法律动作,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展示了如何在尊重技术特性和保护法律权威之间寻求平衡,推动数字资产走向规范管理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