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军品牌,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因各种言行备受公众关注。有趣的是,围绕马斯克个人形象的讨论不仅限于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甚至引发了特定商品的热销。马修·希勒(Matthew Hiller),一位居住在夏威夷的水族馆工作人员,凭借一个看似简单却颇具争议的“反伊隆·马斯克”特斯拉车贴,迅速累积了超过十万美元的销售收入,成功将一个副业做成了令人瞩目的生意。马修的故事揭示了当代社交和消费者心理的微妙变化,也反映出公众对伊隆·马斯克及其经营方式的复杂态度。马修·希勒最初的创业灵感并非源自汽车领域。他经营的网店MadPufferStickers本来专注于售卖与水族相关的贴纸,作为他的兼职副业。
尽管他曾经考虑过购买一辆特斯拉,出于对其环保和科技创新的欣赏,但随着时间推移,马斯克的行为和言论让希勒产生了强烈的反感。特别是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前身为推特)上的激烈言论,以及他与特朗普政府的微妙关联,令希勒决定用贴纸表达自己的立场。于是,他在2023年在MadPufferStickers上推出了首款标语为“我买这辆车时还不知道伊隆已经疯了”的反马斯克车贴。这种直白且带有批判色彩的标语迅速吸引了大量同样持有负面看法的特斯拉车主。随着销量攀升,马修增加了更多种类的贴纸,例如“反伊隆·特斯拉俱乐部”、“伊隆让我汽车贬值”和“伊隆是狗熊”等。这些设计不仅具有幽默感,更精准地捕捉了部分消费者的愤怒与失望情绪。
特别是在2024年初,马斯克频繁出现在政治和公共事件中时,希勒的贴纸销量达到高峰。据马修透露,仅2024年1月至2月间,他通过亚马逊、eBay、Etsy和Redbubble等多个平台销售了超过7万件贴纸和磁贴,总收入破百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马修的客户群不局限于传统的蓝州民主党阵营,贴纸的需求遍布美国中西部乃至波多黎各,甚至出口到多个国家。这种跨地域的销售网络反映了马斯克形象受损的全球化影响。根据今年4月CNBC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一半的美国民众对特斯拉和伊隆·马斯克持负面看法,这一社会心态直接助推了相关批判性商品的热销。特斯拉公司的汽车收入同比下跌20%,同时媒体分析指出,马斯克的政治立场和个人行为使部分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了疏离感。
尤其是马斯克创建的所谓DOGE(政府效率局)一职,以及他在多次公共场合的争议行为,都成为消费者犹豫购买特斯拉的原因之一。马修·希勒还提到,贴纸的销量波动明显与马斯克获得媒体曝光的频率相关。当马斯克出席特朗普竞选活动并作出令人争议的动作时,希勒的日销量从几十枚飙升至数百甚至五百。他也曾听闻,有部分顾客并非出于对马斯克的反感,而是为了防止自身特斯拉汽车在街头受到攻击而购买贴纸,用作某种“防护标识”。这一点从某些买家在网店留言中甚至自称“为了保护家人在洛杉矶的安全”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这场副业取得了巨大成功,马修本人并不打算放弃现有的水族馆工作,专注于经营店铺。
他坦言,这种生意很难成为长久的商业计划,“靠亿万富翁不断惹恼大众来赚钱,显然不是可持续路线”。网店的红火,某种程度上得益于社交情绪的共鸣和市场的敏锐嗅觉,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产品需求。特斯拉尚未对MadPufferStickers的崛起作出官方回应,但这一现象很可能引发业界对品牌管理和消费者情绪把控的深刻反思。伴随着特斯拉销量波动和马斯克的公众形象多变,类似马修的创意表达或将成为新时期舆论风向和市场趋势的晴雨表。马修·希勒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奇特的商业成功,更是一面映照时代的镜子,揭示了当代消费者如何通过创意产品表达自身诉求与价值观,也彰显了网络时代个体小店如何借助情绪流动实现商业价值。随着全球政治和社会环境日益复杂,人们对品牌领袖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如何妥善平衡创新、道德和公共形象,将成为能否稳固市场份额的关键。
马修的贴纸生意在某种程度上,将消费者的文化抵抗与商业实践巧妙结合,为未来社会情感与商业互动模式提供了独特范例。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社会话题的持续升温,这类利用公众情绪进行市场切割的副业或将层出不穷,值得业界持续关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