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法国作为世界闻名的干邑生产国,在全球烈酒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干邑一直备受欢迎,成为中高端消费群体钟爱的优质洋酒品类。然而,自2024年10月起,中国商务部对来自欧盟的干邑产品实施了反倾销调查,并附加了“临时反倾销措施”,导致法国干邑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如今,有迹象显示,法国与中国之间关于干邑贸易争端的解决协议可能即将达成,标志着双方在贸易谈判领域的积极进展。 法国干邑行业的代表组织——法国干邑全国行业组织协会(Bureau National Interprofessionnel du Cognac,简称BNIC)近期对外表示,双方已就解除现有关税壁垒进行了深入磋商,谈判有望在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成果。BNIC介绍,谈判的核心议题集中于双方同意法国干邑在中国设定最低进口价格的承诺,以此换取中国政府取消对干邑类产品的反倾销关税。
依据路透社报道,该价格区间可能涵盖每升20美元至300美元不等,旨在通过最低价保护机制,防止市场倾销现象,实现贸易的公平竞争。这一最低进口价格的提议被看作是法国方面的开局姿态,展示了其为打破当前贸易僵局而采取的务实态度。作为欧盟液态烈酒代表行会之一,法国干邑出口商希望通过此举恢复中国产品的市场活力和销售流通。 自去年中国商务部启动针对欧盟原装白兰地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以来,贸易摩擦逐渐升级。中国消费者及进口商需支付额外的安全保证金,而导致产品流通受阻,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另一方面,这场贸易争端的背景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直接相关,反映出当前全球贸易结构中的复杂博弈。
BNIC主席Florent Morillon近日表达了对谈判积极进展的乐观看法,他希望双方能够尽快完成协议的签署。此外,法国葡萄酒与烈酒出口商联合会(Fédération des Exportateurs de Vins & Spiritueux de France,FEVS)也确认了谈判中涉及“最低价格承诺”的关键议题。 法国干邑市场过去依赖中国约20%的免税销量,然而自2024年12月起,中国市场这一渠道封锁,给行业带来沉重打击。Morillon特别强调了希望中国方面即时解除对免税市场封锁的诉求,这被视为恢复市场信心和支撑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 对于中国而言,强化监管和保护本地市场利益是应对国际贸易不公平现象的必然手段。通过设立最低进口价格,既能保证进口品牌在价格上的合理性,也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冲击,同时便利中法双方获取互惠互利的共识基础。
从市场角度看,干邑作为法国文化与传统工艺的象征,一直以来在中国拥有广泛的消费基础和品牌影响力。随着中产阶级壮大及生活品质需求提升,干邑在中国高端烈酒市场的份额逐渐增长。此次贸易争端若能顺利解决,必将对行业复苏和跨境贸易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这场法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谈判凸显了全球化时代下国际贸易关系的复杂和敏感,涉及商品标准、价格机制、国家利益等多层面因素。协商过程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确保贸易公平性,同时促进经济合作。 法国干邑企业也开始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本地化策略,通过品牌创新、市场推广和渠道优化来应对贸易不确定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
此外,双方政府间的外交努力和行业交流在推动问题解决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总而言之,法国与中国关于干邑贸易争端的谈判进入关键阶段,最低进口价格承诺方案的提出标志着双边合作的新契机。随着协议的逐步落实,预计将缓解当前贸易壁垒,促进法国烈酒出口恢复增长,也助力中国消费者享受更多优质进口产品。更广泛地讲,该协议将为其他欧盟与中国间的贸易争议提供宝贵经验,推动双方实现更为稳健和可持续的经济合作。 国际贸易环境正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法国与中国干邑协议的达成不仅是两国之间的里程碑,更体现了全球贸易规则在多边协商和合作中的重要价值。期待未来两国能够深化更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迎双赢发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