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飞速发展,全球范围内关于加密资产的监管问题愈发受到各界关注。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其加密货币监管政策的动向备受瞩目。近期,知名风险投资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简称a16z)针对美国国会正在讨论的一项加密监管草案发出严正警告,称草案存在诸多漏洞,恐将削弱投资者保护并引发法律不确定性。该草案被称为“21世纪金融创新与技术法案”(CLARITY法案),旨在明确数字资产的监管边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但也暴露出诸多结构性问题。a16z作为业界重要声音,其对草案的分析和建议至关重要,对行业未来走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草案中最受争议的部分之一是对“辅助资产”(Ancillary Assets)的定义和监管框架。
辅助资产指的是与投资合同一同销售的数字代币,但通常不赋予买家股权、分红或治理权。a16z指出,将这一类资产作为新立法的基础,未经过充分调整,存在脱离已有法律体系风险。具体而言,草案试图在帮助清晰界定数字资产性质的同时,却忽略了如何与美国历史悠久且具法律权威的“豪伊测试”(Howey Test)保持一致。豪伊测试被广泛用作判断某项资产是否为证券的重要标准,一旦草案中对证券定义的重新划分与此标准冲突,将导致法律适用不稳定,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合法权益。a16z在给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正式信函中直言,这种“重写豪伊测试”的做法不仅会破坏已有法律的确定性,而且可能削弱投资者保护机制。企业与项目方如果因此逃避应承担的责任,市场秩序将面临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a16z支持CLARITY法案中较为细化的“数字商品”(Digital Commodities)定义,强调应以控制权为核心,采用去中心化程度作为资产性质的分水岭。他们提出,只有当区块链系统真正脱离任何单一实体对操作、财务或治理的控制时,才能将该资产视为商品而非证券。去中心化被视为加密行业最核心的价值之一,同时也是监管政策制定的关键考量。a16z强调,只有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数字资产才能摆脱传统金融工具面临的监管束缚,并更好地发挥区块链技术赋予的民主化优势。草案中区分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的监管措施同样引起了a16z的质疑。草案倾向于将次级市场交易纳入大宗商品监管范畴,但a16z担心,这可能会允许发行方利用法规空缺,通过豁免机制将代币流转至内部人,后者再通过次级市场公开交易,规避监管的风险大大增加。
对此,a16z建议应设立明确的去中心化进程里程碑,只有达到这些阶段后,代币才能享受宽松的交易豁免待遇,确保投资者在项目早期阶段仍受到足够的保护。为了有效填补监管空白,a16z还呼吁在项目实现完全去中心化之前,施加严格的转让限制,这些限制应随着项目去中心化的逐步实现而逐渐放开。其理由在于,控制权的逐步释放代表着信任依赖关系的变化,若在控制尚未放弃时即解除限制,将大幅增加投资风险。同时,信函中还指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过去对豪伊测试中“他人努力”原则的强调,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创新。项目开发者为了规避法律风险,被迫与项目拉开距离,这种做法削弱了项目透明度和社区信任感。a16z认为应对这一点进行调整,促进开发者能够积极参与项目建设而不至于被法律风险所束缚。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国会通过的GENIUS法案(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显示出两党在数字资产领域达成一定共识,这为未来加密监管完善奠定了前提,也反映了政府希望推动创新与保护并重的态度。结合a16z的建议,立法者有望调整法规,使之更加契合市场实际和技术发展趋势。整体来看,加密行业的快速演进对传统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Andreessen Horowitz的观点提醒各方,草案若未充分考量法律逻辑和技术特性,可能导致市场动荡甚至阻碍创新。合理设计监管规则,应以保障投资者和消费者权益为核心,同时尊重去中心化这一加密资产的本质属性。未来,随着技术应用日益丰富,从去中心化金融(DeFi)到人工智能赋能的区块链应用场景越发多样,法规的灵活性与前瞻性将成为关键。
政府、立法者与行业机构需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推动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框架,为加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总之,Andreessen Horowitz针对草案所提出的洞见不仅是对当前立法工作的警醒,更是行业迈向成熟的重要指引。通过借鉴其分析,监管机构可更好地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打造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数字资产监管体系,实现安全、透明和高效的加密市场环境。随着全球对数字资产监管的关注逐步升温,如何在保障法律权威的同时激发行业活力,仍是摆在所有利益相关者面前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