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资产的迅猛发展,全球各国纷纷加强对加密货币领域的监管,以应对洗钱和恐怖融资等金融犯罪风险。越南作为东南亚重要的新兴经济体,曾因监管漏洞于2023年被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列入灰色名单,此举严重影响了其国际金融声誉和跨境资本流动。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越南国家议会于2025年6月14日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技术产业法》,计划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全面法规建设推动数字资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重塑国际信任。越南此次立法创新不仅明确区分加密资产与虚拟资产,还融入了反洗钱(AML)与反恐怖融资(CFT)核心要求,以符合FATF的监管标准。该法案独具特色,严格规定数字资产的分类管理,将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资产与非金融性的虚拟资产进行区分,排除法定数字货币(CBDC)和证券类产品,便于细化监管,落实差别化风险控制。同时,法律明确了加密货币交易所和钱包服务提供商的许可制度,强化客户身份识别(KYC)、交易监控与报告义务,有效堵塞此前监管中存在的漏洞。
更重要的是,越南通过该法案强化了对数字资产欺诈犯罪的追查和打击力度,为执法部门提供清晰的法律依据和行动指南。过去几年,越南多起涉及数字资产的诈骗案频发,造成大量投资者财产损失。新的法律框架促使政府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跨境合作,对涉及的资金流动进行追踪,形成国际监管网络,提高打击效率。FATF作为全球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的权威机构,对成员国监管体系的完善提出了严格标准。越南通过立法的创新尝试,展现了其顺应国际势头的决心,力图通过合规赢得外资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该法案不仅改善了之前监管不足的状况,也为数字经济带来了新机遇。
越南政府结合“越南制造”计划,目标到2035年培育15万家数字技术企业,数字经济成为国家发展新引擎。政府还推出系列激励措施,对创新型科技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补贴支持,并重视人才培养,吸引本地与国际技术专家。此外,越南法律引入了监管沙盒机制,允许区块链、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新技术在受控环境中测试创新产品,兼顾监管与发展。在分布式账本技术与人工智能等领域,政府积极扶持,搭建数字产业生态,力争成为东南亚区域数字科技枢纽。这一系列综合改革举措对于重塑越南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形象至关重要。被FATF列入灰色名单意味着国际金融机构对该国的信任度降低,银行及资本市场合作受到影响,外资流入受限。
通过严谨的法规设计和执行,越南有望在后续FATF评估中展现显著进步,成功摘除灰色标签,这不仅提升国家信誉,也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风投机构和全球加密交易平台入驻。越南的经验表明,数字资产监管从单纯限制转向结合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是构筑合规与生态发展并重的成功范例。未来随着法案的落实,越南将建立更完善的客户尽职调查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推动多部门协作,形成健全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与此同时,通过透明的监管环境和国际合作,越南也助力全球范围内打击数字资产领域犯罪,支持跨境司法协助,推动多边治理体系建设。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主要增长点之一,越南积极调整监管策略,促进加密货币及相关科技领域健康发展,既顺应世界趋势,也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稳定。简而言之,越南通过制定并实施《数字技术产业法》,不仅回应了FATF对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的严苛要求,更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形象。
未来,随着更多政策细则的出台与落地,越南数字资产领域将呈现更加规范、透明和创新的面貌,成为区域数字化转型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