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市场经历了飞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监管层面的诸多挑战。作为美国金融市场的核心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一直在加密货币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2025年6月12日,SEC宣布正式撤销前主席盖里·根斯勒任内提出的14项加密货币相关规则建议,这一重大举措不仅象征着监管政策的转向,也反映了美国对于数字资产监管策略的深刻调整。 盖里·根斯勒时期,SEC采取了较为强硬的监管措施,试图通过扩展证券法的适用范围来规范加密货币市场。根斯勒提出的规则不仅将传统交易所定义延伸到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以及包括聊天工具在内的前端接口等新兴技术平台,还针对加密资产的托管提出了严格的“银行级”标准。这些措施无疑加大了行业的合规难度,同时也招致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反对。
例如,著名加密平台Coinbase的首席法律官保罗·格雷瓦尔曾公开表示,这些规则将抑制创新精神,甚至迫使加密企业将业务转移至海外市场。 然而,随着2025年4月保罗·阿特金斯接任SEC主席,机构的监管思路逐渐发生变化。阿特金斯领导下的SEC更加注重透明度和公开征求意见程序,摒弃了单纯依赖执法的方式,转向通过正式、规则明确的立法程序来制定监管框架。在一次面向加密行业的圆桌讨论中,阿特金斯强调,区块链开发者不应因仅仅是“编写代码”而面临处罚,并提出可能推出针对DeFi平台的“创新豁免”政策,以鼓励技术发展。 撤销的关键规则之一是“3b-16规则”,该规则试图将所有去中心化平台定义为证券交易所,这意味着这些平台必须符合证券交易所的注册和监管要求。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是“扩展托管规则”,该规则提出加密资产必须由符合银行标准的托管方负责,极大限制了非银行加密托管机构的业务空间。
撤销这两项规则代表着监管机构对DeFi生态以及加密托管行业的巨大支持,有助于缓解行业合规成本与运营阻力。 这一政策转变不仅令市场参与者欢欣鼓舞,也反映了美国政府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全新战略。当前第二个特朗普政府任期内,SEC已停止了针对主要加密企业如币安和Coinbase的多起诉讼,计划成立专门的国家加密货币工作组,负责制定更为务实和适合数字代币市场的监管政策。与此同时,国会也积极推动《CLARITY法案》和《FIT21》等立法议案,意在明确数字金融中各监管机构的权限划分,解决SEC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之间的监管重叠和冲突。 未来,SEC将更加依赖制定正式的监管规则代替单纯诉讼,通过“通知与评论”程序广泛征求行业和公众意见,力度更大的透明公开性预示着市场规则将更加清晰。此外,“创新豁免”政策的推行,也给区块链开发者带来了更多试验和探索的空间,使得新兴技术更有可能在法规保护下健康成长。
然而,监管环境的改善并非意味着对市场风险的放任。如何平衡创新与投资者保护的关系仍是监管机构面临的核心难题。加密资产的价格波动大、合规性差异显著、以及跨境交易信息的不对称都增加了监管的复杂性。此外,监管与技术的同步发展也是长期挑战,如何建立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灵活监管机制成为重中之重。 总的来看,SEC撤销根斯勒时代多项加密货币规则,标志着美国监管政策的战略调整,代表了从单纯执法到规则制定再到鼓励创新的转换。这不仅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吸引更多资本与技术投入数字资产生态,同时也为全球加密货币监管树立了新标杆。
未来随着监管框架的逐步成型和执行,美国有望在数字金融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对于加密货币市场参与者来说,目前正是一个政策窗口期,必须密切关注监管动态,调整自身的合规架构和市场战略。行业企业应积极参与监管咨询,推动规则的合理化,借助“创新豁免”等政策机会加速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与普及应用。 综上,SEC的新领导班子正在通过撤销根斯勒时代的限制性规定,开启美国加密货币监管的新篇章。随着更为开放透明、规则清晰的监管体制建立,数字资产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无论是投资者、开发者还是监管者,都应在这一历史节点上积极沟通合作,共同推动数字金融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