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不断迈向微创化和高效化。传统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通常需通过胸骨正中切开胸腔,这种方式虽然成熟但恢复期长、疼痛明显,给患者带来很大负担。近日,克利夫兰诊所的心胸外科团队实现了全球首例通过颈部机器人辅助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完全避免了胸腔切口,这一突破为心脏外科的微创手术开辟了全新路径。该创新手术由心胸外科专家Marijan Koprivanac博士带领团队完成,采用跨颈部(transcervical)机器人辅助技术,通过颈部一条细小切口操作,不但极大减少了对身体的创伤,也显著缩短了术后康复时间。此次手术共对四位患者施行,所有患者术后均迅速康复,疼痛感轻微使用简单的解热镇痛药即可控制,绝大多数均在术后3至4天出院,甚至有患者术后一周即可恢复健身锻炼。传统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往往需要通过胸骨正中切开,手术范围大、复原周期长,术后并发症风险也较高。
为降低创伤,过去几年微创手术技术发展迅速,出现了袖口胸骨部分切开法和右前胸开胸微创手术。但这些方法仍需对胸腔有所干预。全新的颈部机器人辅助主动脉瓣置换技术,直接避开胸腔,采用四个微小切口和机器人多关节手臂在狭小的解剖空间内精准定位及操作。机器人视觉高清,操作灵活,允许外科医生以极高的精准度去除病变瓣膜并植入新瓣膜。机器人系统的精细控制配合创新的跨颈部入路,实现了既安全又高效的瓣膜更换。克利夫兰诊所在此项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研究力量,通过尸体模型进行反复模拟,完善了手术器械和流程,包括特制的跨颈部牵开器和专用缝合工具,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博 士表示,手术中平均主动脉夹闭时间约140分钟,且随着经验积累,该时间仍有望大幅缩短,目标是将夹闭时间降到90分钟甚至60分钟,进一步优化手术安全及患者恢复速度。此次手术中,四位患者年龄介于60至74岁,分别接受了Inspiris Resilia瓣膜和Perceval L瓣膜植入。多数患者仅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管理术后疼痛,一位因出现心脏传导阻滞需要植入起搏器,住院至术后第6天才出院。显然,随着手术团队对新技术的精进和完善,未来患者体验将持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此项技术的关键在于机器人手臂的精确操作和适应颈部特殊解剖结构的技术创新,极大降低了手术创伤,患者恢复时间短且疼痛小,且手术无需切开胸骨,在美观和身体功能维护上具有显著优势。此次成果不仅开创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新模式,也预示着心脏外科迈入了一个更加安全、微创和个性化治疗的新时代。
跨颈部机器人辅助主动脉瓣置换术,未来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特别适合那些对传统开胸手术存在较大风险或术后恢复期望高的中老年患者。这项技术目前由克利夫兰诊所独家开展,但团队已计划将之标准化,使更多具有先进设备和经验的心胸中心能够开展类似手术。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未来机器人辅助微创心脏手术必将成为主流,尤其是在控制手术风险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需求推动下,颈部机器人瓣膜置换技术或成细分领域的革命性进步。此外,医疗器械的创新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将进一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效率和适用范围。专家们预计,随着患者接受度提高及手术技术完善,术后住院时间将缩短至2天以内,使患者能够更快回归正常生活。对病患而言,这意味着术后疼痛减轻、感染及并发症风险降低、更短的康复期和更早的功能恢复,这些优势明显改善了其生活质量和整体治疗体验。
对医疗系统而言,微创手术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并发症带来的额外治疗需求,意味着成本的有效控制和资源优化配置。医学界也在积极开展多中心研究,评估颈部机器人瓣膜置换手术的长期效果及安全性,力求为更多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总的来说,跨颈部机器人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以其微创、高效和安全的独特优势,正在开启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新纪元。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推广,更多患者将享受到更早康复、更少痛苦的治疗体验,心脏手术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