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引发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尤其是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最新政策,引发了广泛讨论。2017年,特朗普曾将比特币视为一种骗局,但在其竞选连任期间,他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发生了显著改变。2025年3月6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设立“战略比特币储备和美国数字资产库存”。 但是,囤积毫无实际用途的加密货币究竟有什么意义?特别是考虑到特朗普已承诺决不出售所储存的加密货币,这似乎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决策。实际上,特朗普的这一举动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政治与经济动机。
特朗普所采取的策略,可以被视为一项双管齐下的计划:一方面,努力贬值美元;另一方面,持续保持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降低美元价值来刺激美国出口,同时降低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促进美国的霸权地位,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为此,特朗普施压友邦和敌国,让他们减少美元持有量,反而增加对美国长期债务的投资。 那么,加密货币在这一战略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以日本银行为例,这些银行在长时间的贸易顺差中,持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美元资产。特朗普可能想要通过某种方式,迫使日本将其持有的美元转换为加密货币,进而保证美元贬值的同时,又不会增强其他货币的储备地位。 4天后,特朗普进一步支持稳定币的出现,为其经济战略增添了新的维度。
稳定币,如Tether、USD Coin等,正是与美元挂钩的加密货币,它们的出现看似与比特币的本质相悖,后者的初衷是反抗中央银行等权威机构。稳定币的推广,使得美国在圈外投资者中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通过建立一个由美元支持的稳定币储备,美国显然在向全球的美元持有者发出信号,意指美国政府支持这些加密货币的拥有权。在未来的谈判中,特朗普可能会暗示外国投资者,只要他们用自己的美元购买这些稳定币,便会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利益。 然而,这样的策略引发了严重的警示。若特朗普成功实现其宏伟蓝图,并使稳定币成为美国霸权的重要支柱,这将导致全球金融体系的“定时炸弹”。
历史表明,许多宣称能够永远保证其价值的货币系统最终都难以维持。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曾在其自身难以治愈的缺陷中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率,并将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当美国经济处于顺差状态时,该体系表现良好。然而,随着美国转向赤字经济,层层累积的美元开始引发信任危机,最终导致该体系的崩溃。若特朗普的稳定币战略缺乏可持续性,一旦市场信心动摇,整个金融体制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此外,稳定币的发行者为了寻求利润,极有可能没有足够的资产支持其发出的代币,这将导致巨大的道德危险。换句话说,稳定币发行方在追求高额回报的诱惑下,可能会采取更高风险的投资策略,反而损害市场的稳定性。 综合来看,特朗普的加密货币策略不仅是寻求经济利益的手段,更是美国维持全球金融主导地位的一种方式。然而,投资者和公众必须对此保持警惕,切勿因短期的收益而忽略潜在的重大风险。因为,无论是比特币还是稳定币,其背后的经济逻辑都可能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回转,而投资者若无法及时觉察,将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