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零售市场的背景下,独立书店这一传统文化载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美国普查局数据显示,过去二十年间,美国书店数量锐减超过一半。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电商巨头亚马逊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也有现代消费习惯的深刻变迁。亚马逊自1995年成立以来,从最初的在线书店逐渐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其图书销售额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控了印刷书籍市场的半数以上份额及电子书的八成以上。同时,独立书店的衰落不仅仅是商业模式的失败,更反映了社区文化和阅读习惯的变化。 面对这一趋势,Bookshop.org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ndy Hunter决定采取行动。
作为一名深耕出版行业多年的从业者,他亲眼见证了支持社区、倡导阅读的独立书店如何被市场无情边缘化。2018年,在与美国书商协会董事会成员一次晚宴交流中,他感受到了一线希望,开始构想一种新的在线销售平台,不仅连接消费者与书籍,更将销售利润直接回馈给独立书店,从而激活这一濒临“灭绝”的产业生态。 Bookshop的核心理念在于公平分配利润以支持本地书店。如果消费者在平台上指定购买某家本地书店的书籍,销售额的100%利润都会直接进入该书店;如果未指定书店,则有33%的利润分配给平台上所有的独立书店。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电商由大企业垄断利润的格局,将更多资源流向了基层书店,有效提升了社区书店的竞争力与生存能力。 2020年1月,Bookshop正式上线。
初期因团队规模小,系统建设与客户服务相对薄弱,销售额增长缓慢。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在线购物需求,短短数周内,其日销售额由一开始的1万美元飞跃至15万美元。同时,入驻平台的书店数量也迅速从250家增长到1500多家。疫情虽然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也让消费者重新认识到本地小型书店的重要价值,Bookshop正是在这一契机中蓬勃发展。 作为一家认证的B型企业,Bookshop坚持以公益使命为中心,利润最大化并非其追求。Hunter坦言,如果公司的利润暴增,反而意味着偏离了支持独立书店初衷。
为了最大限度地将收益返还书店,Bookshop保持极其精简的运营开销,员工人均营收高达150万美元,费用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低于13%。这种效率与使命兼顾的策略,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性发展。 数字时代的挑战不仅来自传统销售渠道的冲击,还体现在电子书平台的竞争中。2025年初,Bookshop推出了自有电子书应用,旨在打造一个跨设备、便捷使用的阅读工具,满足更多用户的数字阅读习惯。然而,面对资金雄厚的行业巨头,如筹资逾一亿美元的Scribd和亚马逊的Kindle设备,Bookshop的电子书尝试资源相对有限。仅以230万美元的募集资金跃跃欲试,而亚马逊对Kindle的封闭政策亦使平台电子书内容进驻受限,给业务扩张带来不小难题。
此外,Bookshop的营销策略也极具特点。与许多直面消费者品牌动辄投入15%至30%销售额用于数字广告不同,Bookshop营销预算不足销售额的2%。这一策略迫使他们仰仗口碑传播和社区推广,依靠用户的自发推荐形成良性循环。令人欣喜的是,电子书业务的增长速度超出预期,已经占到总销售额的5%。这表明消费者对独立书店在线平台的认可度持续攀升,且正逐步有用户愿意从亚马逊转向更具社会使命感的选择。 对于未来,Hunter的目标并非单纯击败亚马逊这一电商巨头,而是在规模上吸引至少5%的亚马逊客户转向支持独立书店。
这个比例转变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将直接为社区书店贡献生机,为行业带来实质性复兴。他指出,虽然亚马逊拥有庞大资源和强大用户绑定手段,但只要持续推动社会意识觉醒和环保、文化保护的理念,就有机会改变消费习惯,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令人鼓舞的是,自2019年起,美国独立书店的数量逐年回升。美国书商协会数据显示,独立书店会员门店从2019年的大约1900家增至2024年的2800家,增长11%。Bookshop平台上的独立书店数量也达到了2200家以上,实现了社区书店的网络化联合,进一步强化了行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Andy Hunter同时提醒大众,便利消费背后隐藏着不可忽视的社会代价。
人们日常购物行为的微小选择积累,最终塑造了未来的社会形态和文化环境。保护独立书店等文化载体不只是商业议题,更是社会责任和未来价值观的体现。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从业者,只有持续关注和支持,才能让阅读文化的重要性在社区中延续。 纵观Bookshop的发展历程,Andy Hunter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以使命驱动创业的力量。初期无人看好的项目,通过坚定的信念和灵活的商业模式,不仅成功筹集了超过3900万美元资金,还推动了一个濒临消失的产业生态的涅槃重生。未来,随着电子书业务的逐步拓展和更多书店加入平台,Bookshop有望成为独立书店和读者之间更紧密的桥梁,为全球阅读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