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平台无疑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社交媒体、搜索引擎,还是视频流媒体和各种应用服务,它们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生活和工作。然而,不少用户却有着越来越强烈的体验下降感——以前便捷、高效的平台如今却变得广告泛滥、功能臃肿、使用受限。这个现象有了一个独特的称呼,即“enshittification”。这个词汇并没有正式的中文翻译,但可以理解为“平台的恶化”或“服务的质量下降”,它精确地描绘了网络平台在运营过程中遭遇的品质下滑和用户体验退化的趋势。 “enshittification”一词起源于英文,是由“shit”这一粗俗词根衍生而来,意在强调某个平台被“搞砸”、被“做得更糟”的过程。
这个词在近几年因加拿大作家科里·多克托罗(Cory Doctorow)的推广而广为人知。多克托罗指出,数字平台的衰退是资本主义驱动下的必然结果,平台先是吸引用户提供价值,接着服务于广告商和合作伙伴,最终回归到满足自身盈利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用户体验反而被大幅牺牲。 这一过程带来的典型表现就是广告数量激增,导致页面加载变慢、信息杂乱无章,甚至出现误导性内容和虚假信息泛滥。举例来说,曾经以快捷精准著称的搜索引擎,如今在信息检索中频繁出现所谓的“AI幻觉”和不实资讯,严重影响用户的检索效果和信任感。此类问题的普遍存在促使人们反思数字服务和平台的商业模式是否真正服务于用户,还是更多地陷入了利润最大化的陷阱。 另外,“enshittification”也指代了服务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权益的收紧。
微软Xbox游戏订阅服务Game Pass的价格调整便是一例:用户对于逐渐减弱的服务自由度和不断攀升的费用表示不满,质疑平台是否仍然保持用户至上的原则。对于这样一个话题,探讨用户至上的初衷如何逐步转变成以资本利益为核心的运营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资本驱动下的平台利益链条让数字服务呈现出一条“先用户赚钱,再商家受惠,最终平台获益”的路径。这不仅使得用户体验被逐步削弱,更让网络生态环境质量遭到破坏。许多人将此现象视作是当代互联网自由精神的衰落,批评数字巨头过度垄断导致创新和用户权益受损。 当然,“enshittification”不仅限于科技领域,它也被运用在更广泛的社会政治语境中,形容由于利益固化和保守政策导致的社会状况恶化。
比如一些评论指出,环境保护努力被政治阻碍,社会公共服务质量下降等,都可以用这一概念来进行形象化描述。 互联网用户的反响也体现了对“enshittification”的普遍关注。社交平台上,用户会用“enshittify”作为动词,描述某个平台或服务被管理层以商业理由人为降低品质。“我停止使用这个服务,是因为它持续被enshittify。”这显示出用户对恶化体验的抵触和无奈。同时,这种用语的流行也体现了公众对平台责任缺失和资本控制的警觉。
作为一个源自网络社区的非正式表达,“enshittification”或许带有一定的激烈色彩,但它却精准反映了现代数字经济中隐含的矛盾和困境。它提醒我们,技术发展与商业盈利必须兼顾用户体验和社会价值,否则只会导致平台价值的沦陷。 未来,如何避免“enshittification”带来的负面效应,将成为行业和监管层的重要议题。一方面,提升平台透明度和用户参与度是缓解问题的关键。用户应有更大话语权去影响平台决策,而非单向接受变革。另一方面,政策制定者需要平衡资本利益和公共利益,防止垄断和不当盈利行为侵蚀社会福利。
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技术创新也可能带来逆转“enshittification”的契机。比如开源平台、去中心化技术以及更智能化的用户交互设计,都有潜力突破传统利润驱动的限制,恢复良好的服务体验。只有将用户价值置于首位,数字平台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enshittification”作为一种描述数字平台退化的独特词汇,为我们洞察互联网行业的复杂现状提供了新视角。它捕捉了平台从起步到垄断,再到自我侵蚀的全过程,提醒人们警惕资本利益对用户体验的挤压。面对这一趋势,无论是用户、开发者还是决策者,都需要协同努力,推动形成更加健康、公正和创新的网络生态环境。
这样,数字平台才能继续为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而非沦陷于“enshittification”带来的恶性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