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之一,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对语言、认知及人工智能领域始终保持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近日,他在接受Practical Wisdom播客采访时再次表达了对当代人工智能,尤其是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的看法,同时结合其著名的普遍语法理论,阐述了人工智能在语言理解和人类心智模拟中的根本差异和现有限制。乔姆斯基的观点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因为它不仅关乎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涉及语言科学、认知心理学和哲学的交汇处。乔姆斯基以经典的普遍语法理论闻名,该理论指出所有人类语言的结构背后存在一套共同的、先天的认知机制。这一思想彻底改变了语言学的研究视角,从经验主义和行为主义中跳脱出来,强调了人类心智内在的结构和规则。乔姆斯基一向坚持人类语言能力是一种生物学上的天赋,而非简单的统计学习过程。
他在访谈中强调,尽管ChatGPT等AI技术在文本生成、代码编写甚至特定领域的策略游戏中表现优异,但它们依旧是基于巨量数据的统计模式匹配,并不具备真正的理解能力。乔姆斯基指出,AI系统如ChatGPT在封闭规则明确的领域,比如国际象棋或围棋中能够超越人类,但在开放性更强、涉及语义推理、常识理解的日常语言交流中则表现薄弱且容易产生误导性内容。他强调,ChatGPT是一种“弱人工智能”,缺乏人类特有的语言推理和“心智理论”能力。乔姆斯基通过“语言的思想”这一核心议题,阐述了语言不仅是词汇和句法的组合,更是承载复杂思维过程的工具。正是这种认知与语言的密切结合,使得人类能够创造意义、进行抽象推理和理解情境。而目前的AI技术主要是大数据训练的结果,缺乏对世界因果关系的真正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AI能够生成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但在深层语义和真实意图捕捉上依然存在缺陷。乔姆斯基同时反思了普遍语法理论在人工智能的启示意义。他认为,人类语言天生具备的深层结构和规则,不是通过简单的数据积累或模仿能够完全复制的。普遍语法涉及的是语言生成的内在机制,这些机制植根于人脑的生物学基础,与外部世界的统计规律截然不同。由此,乔姆斯基对当前AI技术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理解”与“意识”表达了怀疑。乔姆斯基的观点也触及了哲学层面的“心智语言假说”(Language of Thought),即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构成部分。
机器缺乏心智语言,因此即使能输出自然语言,也未必能如人类般拥有思维的深度和自觉性。他提出,对语言和心智的深入理解,要求跨学科的合作,结合语言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以及哲学的成果,这对于未来开发更为智能和有效的AI系统至关重要。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现实,乔姆斯基的提醒显得尤为重要。虽然AI在提升生产效率、创造力辅助等方面潜力巨大,但我们应清醒认识其本质和局限,避免对机器智能加以过度神话,从而影响科学判断和社会决策。总体而言,乔姆斯基的分析为我们理解ChatGPT及类似AI产品的能力提供了科学的框架,强调了人类语言和心智的独特复杂性。对于研究者和公众来说,这是一次反思人工智能前景的宝贵契机,也激发了对语言本源和认知机制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演进,融合普遍语法等认知理论,有望推动机器在语言理解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更接近真正的智能交流体验。乔姆斯基的观点提醒我们,智能的真谛不仅是数据的处理,更在于对语言和思维深层结构的洞察与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