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全球各行各业纷纷加大减排力度,金融行业作为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其在推动绿色转型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简称SBTi)于2025年7月发布了其终版金融机构净零排放标准(Financial Institutions Net-Zero Standard),该标准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基于科学的明确框架,指导它们将贷款、投资、保险承保及资本市场活动与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全球目标对齐。SBTi此次发布的标准,是全球首个专门针对金融机构设计、具备科学验证依据的净零目标制定框架,标志着金融行业在气候责任方面迈出了历史性一步。金融机构在经济体系中扮演着“施龙头”角色,其资金流向和风险管理决策直接影响着众多实体企业的碳排放水平。因此,以科学方法设定和实现净零目标,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自身降低气候风险,还能加快整体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此次发布的标准在全球30家金融机构的试点基础上形成,更融合了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反馈,确保框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及广泛适用性。
标准允许金融机构选择两种路径之一:专注于自身所融资项目的排放(即融资排放),或聚焦于客户的净零对齐程度,从而为不同性质和业务模式的机构提供灵活性和定制化方案。为了符合该标准,金融机构需首先公开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全面的基础年投资组合排放评估。随后,机构须制定涵盖短期和长期的减排目标,并通过阶段性评估及透明披露推进执行进度,最终在目标周期结束后依据实际成效调整并设定新的标准。这样的“净零之旅”确保了目标的动态更新与持续改进,增强了整体计划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标准界定了适用范围,即年收入中至少有5%来源于信贷发放、资产投资、资产管理、保险承保或资本市场活动的机构,旨在聚焦对经济产生实质影响的金融主体,确保标准的推广具备影响力。此外,SBTi指出金融机构不仅仅是被动的资金提供者,更是气候转型的“催化剂”,凭借其庞大的经济影响力和多层级投资组合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引导企业绿色改造和低碳产业发展。
SBTi首席技术官Alberto Carrillo Pineda强调,金融行业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可以在推动全球净零进程中发挥变革性作用,新标准为此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持与操作基石。随着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公众对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表现的关注与要求日益提升,金融机构采用科学的净零标准已成为行业趋势。此外,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绿色金融和气候风险评估纳入核心运营框架,强化数据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财务风险。本次标准的发布不仅填补了过去金融机构在科学目标制定领域的空白,还推动了全球金融碳减排努力的系统规范化。与此同时,标准鼓励机构关注供应链及客户的整体碳足迹,推动跨行业合作,促进低碳技术和创新的推广。随着金融机构实施该框架,资本市场对可持续资产的需求将持续上升,有助于构建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创新融资产品,推动资金向低碳行业流动,塑造健康的绿色金融生态系统。
标准的推出也为监管机构提供了制定相关政策和监督依据,未来有望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将科学净零目标纳入监管框架,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与透明。总的来说,SBTi的金融机构净零标准不仅反映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感和决心,也体现了金融行业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关键担当。它为金融机构明确了量化科学目标和实现路径,增强了企业适应气候政策变化的能力,促进金融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面向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政策完善,金融机构将持续深化该标准的应用,助力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和全球气候目标,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