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传统金融行业正迎来革命性的变革,尤其是在真实资产(RWA)交易领域。近日,摩根大通旗下重新品牌化的Kinexys平台联合Ondo Finance及区块链预言机技术提供商Chainlink成功测试了一项突破性技术——跨链原子结算(cross-chain atomic settlement),实现了在不同区块链间的真实资产与支付的同步交割,极大程度降低了结算风险,提升了交易效率。这一尝试不仅标志着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深度融合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未来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升级提供了创新示范。 传统金融体系中的交割与支付流程历来面临效率低下、信息孤岛、人工介入多及结算风险高等挑战。特别是在交割与支付必须同步进行的“交割对支付”(Delivery vs. Payment,DvP)交易中,现有基础设施因缺乏统一的数字化跨链协议,往往导致流程缓慢且容易出错。根据Chainlink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因结算失败而给市场参与者带来的损失估计超过9140亿美元。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透明和可编程特性,为解决这些痛点提供了契机。 此次跨链原子结算的试验中,Ondo Finance通过其OUSG基金在Ondo Chain测试网发送短期美国国债代币,而Kinexys则通过私有许可链Kinexys数字支付(Kinexys Digital Payments,简称KDP)接收对应支付。整个过程使用了Chainlink Runtime Environment(CRE)作为中间层,成为公链和私链之间的协调桥梁。这意味着交易在不同区块链之间实现了锁定资产和支付信息的自动和同步确认,从而保证了原子性——即要么资产和支付都完成,要么双方均不发生改变,避免了传统流程中任一环节的风险和延迟。 Chainlink Runtime Environment是一项高度可配置的离链系统,能够监控智能合约中的资金锁定状态,达成链下共识,然后触发支付或资产释放操作,跨越多条链的复杂交割流程皆可灵活管理。通过它,此次测试案例中,Chuộ(Ondo Chain上的智能合约)中的短期国债被确认进入托管状态后,Chainlink通知Kinexys启动支付流程,支付完成后国债资产自动释放给买方,实现了完整的DvP闭环。
这种基于智能合约和链间通信的自动化流程,不仅解决了传统DvP交易因流程繁琐导致的效率瓶颈,还大幅降低了人为操作风险,实现了近乎实时的最终结算确认,并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账本提供了全程透明的审核轨迹。这对于监管合规、风险管理和跨国交易尤为重要。 摩根大通在2023年将其区块链私有网络Onyx更加市场化地推出Kinexys品牌,体现了其对数字资产及区块链技术持续深耕的决心。Kinexys不仅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在合规前提下进行资产数字化和链上交易,也尝试与多方DeFi生态伙伴像Ondo和Chainlink联动,以打通公链和私链之间的壁垒。此次跨链原子结算测试则是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与此同时,Ondo Finance在真实资产代币化领域表现活跃。
其OU SG基金作为代表短期美国国债的代币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快捷方便的交易首选。结合Chainlink的预言机技术和安全保障,确保资产价格数据的真实性和交易的执行安全,为区块链上的真实资产运作树立了标杆。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将催化传统资产的数字化和区块链生态的深度融合。随着监管环境逐步明朗,机构投资者对区块链金融产品的接受度持续提升,跨链原子结算将成为连接资产发行方、托管方和投资者的关键基础设施。它不仅能提升市场流动性,更能显著降低交易对手风险,提升全球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和透明度。 从技术角度看,跨链原子结算解决了多个链上资产和支付的同步性问题,为异构区块链生态的互操作性树立了新标准。
它展示了权限链与公链在金融场景中的互补优势,拓宽了区块链在传统金融大规模应用的边界。同时,Chainlink CRE作为桥接层的灵活配置能力,也证明了区块链生态技术组合创新的重要性。 未来,随着更多主流金融机构投入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建设,像Kinexys这样基于私有链与公链融合的数字资产结算平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真实资产交易逐步实现从传统中心化流程向自动化智能合约推动的链上治理转型,有望带来跨境支付、证券发行、债券交易等多个细分领域的飞跃式发展。 总体而言,摩根大通Kinexys与Ondo及Chainlink联合打造的跨链原子结算,不仅为真实资产数字化提供了可行且安全的交易模型,更深刻影响了全球金融结算规则的演进。它代表了区块链技术赋能传统金融创新的最新成果,也昭示着未来金融市场走向多链融合、一体化、数字化的新趋势。
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该技术有望成为实现数字金融世界“即时交割、零风险结算”的关键引擎,彻底重塑全球资产交易的基础架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