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带来了娱乐、社交和学习的便利,但同时也潜藏着深刻的危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报道显示,社交媒体的算法不仅影响用户的行为,更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构成了威胁。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领域,如饮食和体像问题上,算法推动的内容推荐机制可能会恶化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甚至引发严重的饮食失调症。卡罗琳·科齐奥尔(Caroline Koziol)的故事正是这一现象的典型缩影。 卡罗琳从小是一名优秀的竞技游泳运动员,她的青春与游泳紧密相连。
然而,2021年疫情期间,体育训练的停滞让她不得不寻找其他方式保持身材和状态。起初,她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在家锻炼和健康食谱,希望保持体能。这些看似无害的查询,却迅速引导她步入了饮食失调的深渊。社交平台的算法将她不断推送与极端减肥、过度锻炼相关的视频和帖子,逐渐让她的思想被单一的“瘦身”理念占据。由此开始,她的生活陷入了极端的饮食控制和自我伤害之中。 卡罗琳的经历并非个例。
她携手其他近两千名原告,向社交媒体巨头Meta(Instagram母公司)和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提起诉讼,控告这些平台通过设计上诱导用户沉迷,有意无视其产品对年轻用户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诉讼聚焦于产品缺陷和疏忽责任,而非内容本身,试图挑战社交媒体背后的算法设计——这些算法以用户停留时间最大化为目标,往往将易被影响和脆弱的青少年推向更具攻击性和伤害性的内容层级。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恶化的统计数据令人震惊。美国心理学会指出,使用社交媒体时间超过三小时的青少年罹患抑郁和焦虑的风险翻倍,抑郁症的临床病例自2017年至2021年上升了60%。每日平均花费近五小时在社交媒体上的青少年占比不断攀升,伴随着饮食失调和自残行为的增加,社交媒体平台的责任问题日益突出。前美国外科总监维韦克·默西(Vivek Murthy)公开呼吁对社交平台施加警示标签,类似烟草产品上的健康警告。
专家认为,算法的推荐机制极其精准,有时甚至是“追踪”用户的,能根据用户点击、浏览和互动行为投放定制化内容。对于心灵敏感、正处于青春期并渴望认同感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机制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自我怀疑和身体形象焦虑。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行为科学教授布林·奥斯汀(S. Bryn Austin)强调,这种算法不仅推送内容,还诱导青少年始终沉浸在这些价值观和审美标准中。技术公司从广告收益中获取巨额利润,而青少年则可能成为心理疾病的“牺牲品”。 社交平台方面,Meta和TikTok均表示已经采取措施保护年轻用户。Meta推出了“青少年账户”,默认私密、限制敏感内容、关闭夜间通知,并限制陌生人联系,从而应对青少年在内容浏览、社交联系和使用时长上的父母担忧。
同时,AI技术也被用于屏蔽有害内容。TikTok则强调限制不健康减肥内容,并为用户提供相关支持资源和过滤工具。然而,现实中,年轻用户绕过年龄认证的情况普遍,且算法依然推动着类似内容的泛滥,这些措施被外界普遍认为还远远不够。 卡罗琳坦言,自己最初在Instagram和TikTok上的账户是通过谎报年龄注册的,她年仅十岁左右便开始接触这些平台。初期她对自己的身体形态并不在意,游泳运动员的身份让她自信满满。但随着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开始比较自己与网络上“完美”身材的网红,焦虑和自我否定慢慢浮现。
疫情封锁让她的社交与运动环境骤然受限,这让她对体型的担忧和对锻炼的执念更重。她无意中搜索的健康运动和食谱逐渐被极端节食和“体形监控”类内容替代,算法加速了这一变化。 饮食失调逐渐吞噬了她的青春。卡罗琳的饮食变得极为单一,甚至一整天仅靠几根蛋白棒和饮料维持。她不断做过量的有氧运动,同时被算法源源不断地推送更瘦、更极端的身材展示和饮食技巧,她的思想被困在一个充满扭曲审美和病态控制的恶性循环中。她甚至采取了强迫性呕吐等自残行为,昔日光彩照人的游泳健将,变成了营养不良和身体虚弱的“僵尸”。
令人担忧的是,即使进入专业治疗机构,如位于纽约欧文顿的Monte Nido,在六周的住院治疗中,卡罗琳与其他患者的手机内容却出奇地相似。所有人都被推送了几乎同样的“助长病态”的帖子和视频。治疗中的“手机清洁日”也未能完全切断外部负面影响,算法的“无差别推荐”凸显了其设计的危险性。专家指出,饮食失调虽有遗传基础,但其诱因多半来自环境,而当今的社交媒体环境则极具诱发性和危害性,且使恢复过程更为艰难。 另一名原告,来自纽约的运动员加比·库萨托(Gabby Cusato),同样的故事也令人痛心。她从初中获得手机开始,隐秘账户让她沉迷于减肥和速瘦的内容,最终导致严重的饮食失调和多次住院治疗。
然而她的努力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年仅十五岁的她以自杀结束生命。她的母亲坦言,若加比出生于互联网兴起之前,这样的悲剧可能不会发生。这一案例进一步反映出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潜在致命影响。 目前,卡罗琳和其他原告发起的联邦多地区诉讼(MDL)开始取得突破。加州联邦法官允许部分诉讼在法律上继续推进,认定部分控诉并未受限于第一修正案的言论保护或通信规范法第230条的豁免。这为未来公众监督社交媒体平台,推动产品责任和用户保护提供了新的司法可能。
诉讼中,原告不仅要求赔偿医疗费用和精神损失,还寻求法院命令社交平台修改其算法设计,删除导致成瘾和有害的功能,并加强保护措施,如强制警示标识和对未成年用户行为的更多约束。 面对如此规模庞大的诉讼,社交媒体公司多以技术中立、自愿改进为回应,并强调其平台上积极内容和支持体系的增加。然而公众舆论和立法呼吁的压力持续加大。专家呼吁对算法推荐透明化,加强年龄验证和内容审核,尤其关注易受影响的青少年群体。此外,更广泛的社会教育和家长监护意识提升也被视为缓解青少年网络成瘾和心理问题的关键环节。 对于卡罗琳来说,尽管她经历了饮食失调的深渊,接受了长时间治疗,放弃了游泳梦想,也未完全远离社交媒体。
她尝试屏蔽有害内容,调整账号设置,但算法的吸引力依然强烈,每一次互动都可能带来下一个有害推荐。她希望通过法律行动和社会呼吁,能够改变这些科技巨头的设计逻辑,避免更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被“算法捕获”并遭受身心伤害。她的故事警示社会,尤其是家长、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要高度重视数字时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社交媒体带来了无限信息分享和连接的可能,但背后的算法设计也不可忽视其潜在风险。饮食失调作为一种严重的精神健康疾患,其与网络环境的关联提醒我们,技术发展须以用户福祉为核心,尤其要保护青少年和易感群体免受算法成瘾和负面内容的伤害。未来,法律、科技和社会多方应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筑起坚实防线,让科技真正成为助力,而非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