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速渗透到各类编程领域,智能合约开发亦不例外。智能合约作为区块链生态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加密资产的保护与用户利益的维护。面对传统代码审计的复杂和繁琐,AI辅助编程工具应运而生,成为开发者提效和提升代码安全质量的重要帮手。然而,围绕AI代码生成是否会带来新的安全隐患,业界存在着一定的争论和担忧。 尽管2024年下半年有相关权威报告指出,AI生成的代码存在较高的漏洞率,且AI模型自身可能受到攻击和操控,但智能合约开发者和安全审计师们普遍持乐观看法。他们认为,当AI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开发者时,智能合约的整体安全水平是能够提升的。
AI擅长为程序员提供快捷的参考和模板,完成标准化且重复性强的代码片段,从而让开发者得以将更多时间集中于复杂的逻辑设计和安全漏洞的排查。 业内知名去中心化交易所Alien Base的核心开发者0xAw透露,他经常利用AI工具进行代码的初步构建和“快速 sanity check”,尤其是对于常规且明确的逻辑,AI已经能够较为精准地完成。同时,他强调了人工审查的重要性,机器生成的“饼干式”代码需要人类开发者根据项目具体需求进行深度修改和优化,避免漏洞引入。 在另一边,Hacken的高级区块链开发者Anton Holovchenko表示,他主要借助集成了AI功能的开发环境,如Cursor,来进行代码自动补全和模板构建,但最终的代码质量和安全则依赖于开发人员自身的专业判断。他反对完全放任AI独立编写代码的“氛围编码”做法,认为这不仅难以保证智能合约的安全,还可能让开发团队忽略潜在风险。 Web3安全公司Zokyo的安全工程师Shantanu Sontakke也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更多地使用AI来进行原型开发和辅助创意生成,而非直接用于编写完整智能合约。
“AI带来的最大好处在于提高了文档和代码注释的质量,让项目更加规范和透明。”他表示,AI工具帮助团队节省了大量重复劳动时间,使得安全审计师能够更专注于深度挖掘攻击面和复杂漏洞。 从整体趋势来看,智能合约开发社区已普遍接受AI为辅助利器的角色,许多资深程序员都会借助AI来加快编码速度,提高生产效率。AMLBot的首席技术官Mike Tiutin指出,AI的普及率极高,但同时也提醒开发者正确使用AI,避免盲目依赖,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更应加强自身的技术成长,不能仅靠AI“敲代码”。 事实上,智能合约的开发天然具有严格的测试和重构流程,代码的安全性往往取决于多轮的审计和模拟攻击检测。在这样的环境下,AI工具的辅助作用反而体现得更加明显。
借助AI进行代码模板生成和初步漏洞扫描,有助于减少简单且易犯的低级错误,为后续安全专家的深入审核争取更多时间和资源。 但行业内的担忧也不容忽视。部分报道揭示,利用AI生成代码的反馈循环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即生成的有缺陷代码被大量使用,进而被新的AI训练模型采纳,导致漏洞“遗传”和安全风险积累。对此,业内专家建议,应对AI生成的代码进行严格的人工复核,并建立可信赖的代码库和模型训练机制,防止不安全代码流入生态系统。 另外,开发者应避免陷入所谓的“氛围编码”陷阱,即过度依赖AI独立完成编码任务,缺乏必要的人工审查和安全意识。如Anton Holovchenko所言,代码安全的提升来自于人机协作,而非完全依赖机器。
开发者既要熟悉AI工具的优势,也要了解其局限性,用理性态度搭建起安全可靠的开发流程。 展望未来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进步,其在智能合约设计、自动化审计、漏洞检测等方面的能力将更加成熟和智能化,区块链安全有望得到进一步巩固。业界呼吁通过加强AI辅助编程工具的安全性设计、推动开发者知识的普及培训以及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共同筑牢Web3生态的安全防线。 总的来说,AI在智能合约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通过合理利用AI提升开发与审计效率,结合人类专家的深度验证和安全意识,智能合约的安全保障水平势必将得到提升,进而为整个加密资产领域的稳健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开发社区依然需保持警惕,防止因盲目乐观诱发新的安全隐患,确保加密世界能够真正实现可信、透明与高效共存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