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作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加密货币,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多次供应调整,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每四年一次的减半事件。2024年比特币的最新减半已于年初正式生效,矿工每日新铸比特币数量从900枚骤降至450枚,这不仅影响了流通供给,更在长期持有者行为和市场结构上带来了深远影响。近期由Fidelity数字资产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比特币“古币供应”(即持有超过10年的比特币)每天增长的数量已超过矿工每日新增的比特币发行,成为市场上一个独特的稀缺信号。根据该报告,自2024年4月以来,平均每天有约566枚比特币进入10年以上持有的群体,超过了450枚日发行量,每日净增加116枚。这一“持有率”(HODL rate)的转正,意味着更多比特币被长期锁定,减少了活跃流通中的代币数量。长期未动用的比特币持有量开始快速累积,从2019年初几乎为零的状态攀升至现在超过3.4百万枚,占比总流通量的17%以上,价值约3600亿美元(以每枚10.7万美元计)。
其中据估计,创建比特币的神秘创始人中本聪持有约三分之一的古币供应,这一数字既显示出中本聪币的稀缺性,也暗示部分旧币可能已经永久丢失。这种长期持有的趋势反映出投资者和机构对于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工具的信心不断增强。市场中的大型持币实体和上市公司也在推动这一趋势的加速。目前至少有27家上市公司合计持有超过80万枚比特币,这些机构投资者不仅稳定了资金链,还加深了市场锁币逻辑。Fidelity预测,若此种趋势持续,未来十年内古币供应占比将达到20%,到2034年将攀升至25%,2035年甚至超过30%。流通供应的减少为价格提供了潜在支撑,但价格表现依然需依赖市场需求和买卖双方的动态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0年以上持币者的流动性非常低,极少数时间内才有比特币从这一群体迁出,但五年以上的持币者活动更为频繁,尤其在2024年美国大选之后,老币活跃度显著增加,这可能导致短期内市场价格波动加剧。较多的老币交易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价格的快速上涨,但同时整体净流通量仍在下降,市场稀缺性依然持续增强。减半事件带来的发行量骤减直接推动了市场供应的紧缩,加上越来越多长期持有者选择继续持币不动,令比特币在稀缺性方面与传统大宗商品如黄金等有了更加明显的相似性。与传统商品灵活调整供给不同,比特币的供应完全依赖网络编码确定,不可人为改变,这增强了其作为稀缺数字资产的属性。尽管市场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但长期锁定的供应增加无疑降低了市场供应弹性,令价格发现更多地依赖于边际买卖力量,预计未来随着机构投资者和零售用户的持续参与,比特币将日益成为强有力的价值存储工具。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这股古币供应增加带来的市场变化至关重要。
长期持有比特币的投资者显示出更强的韧性和信心,对抗市场短期波动和行情调整,而这一趋势同样也反映了整体市场对比特币未来前景的乐观看法。未来,随着供应缩减和需求提升的双重推动,比特币价格有望在稳健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政策环境、技术创新和其他宏观经济因素仍将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对交易者和投资者而言,掌握10年以上持币趋势变化带来的市场结构调整,合理制定投资策略,有助于有效规避风险,把握机会。总之,2024年减半后的比特币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的供应稀缺周期,古币持续回流的趋势表现出强烈的长期看多信号,预示着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价值基础正在不断夯实。随着更多资金和信心的注入,未来比特币有望在金融资产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为市场参与者打开广阔的投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