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有些现象会在短时间内引发轰动,但时过境迁,原本的热潮却又似乎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2013年,一款名为《Flappy Bird》的手机游戏如流星般划过天空,瞬间成为全球现象。无数玩家在弯曲的管道间操控小鸟,奋力尝试突破自我。然而,原游戏的创造者阮文厚(Dong Nguyen)在一夜之间选择撤回了这款游戏,令其神秘消失,留给玩家们无尽的遐想与怀念。直到近期,《Flappy Bird》以全新的身份重回大众视野,然而,这一次,它的回归却伴随着一场与虚拟货币的复杂争议。 根据近期消息,一个名为“Flappy Bird Foundation”的团体在视频共享平台YouTube上发布了一段长达一分钟的宣传片,展示了这款改版的游戏。
视频中不仅涵盖了《Flappy Bird》当年的风光,还有阮文厚在游戏成名后决定将其下架的直言不讳。重磅消息引发了怀旧玩家的期待:这个并不陌生的名字再度浮现,与此同时,关于游戏未来的探讨也逐渐登上了热搜榜。 令人惊讶的是,这次《Flappy Bird》的重启并非出自阮文厚之手。实际上,这个新版本的背后,潜藏着一场关于版权和货币化的旷日持久的阴谋。根据调查,这款新游戏的版权在今年初被一家名为Gametech Holdings的公司成功认领,他们利用阮文厚对其版权的忽视,声称这项权利已经被遗弃。阮文厚似乎对此并未做出任何回应。
虽然有传言称他在2023年11月收到了相关通知,但身处越南的他或许没有足够的时间或精力去面对这些繁杂的法律事务。他之前曾公开表达对开发这种可能造成上瘾游戏的担忧,因此,他的沉默似乎在情理之中。 与此同时,Gametech Holdings借助“Flappy Bird”的商标搭建了“Flappy Bird Foundation”。该网站迅速成为新旧玩家讨论的焦点,宣传材料中提到这款新游戏的主题是“史诗冒险”,并将提供多种关卡、自定义选项等功能。对于一款以单一点击操作著称的游戏来说,这种夸张的宣传似乎更像是一种商业炒作。 更令人不安的是,游戏的宣传材料中出现了整合加密货币的消息,与“Web 3.0”这一时下热门概念相关联。
一些细心的安全研究人员发现,与新《Flappy Bird》相关的页面显示游戏将与Solana区块链平台紧密结合,这意味着开发者可能计划利用加密货币的流行在游戏中添加新的获利机制。这使得很多游戏玩家不禁产生了疑问:这款游戏的回归是否仅仅是个体重温童年,还是另一个利用热门IP进行货币交易的阴暗计划? 实际上,近年来结合游戏与加密货币的尝试屡屡遭遇失败。尽管这种结合有时能吸引大量玩家参与,但更多的却是“割韭菜”的行为,许多人在进行投资时陷入毫无意义的骗局。每当新的加密货币或NFT项目面世,总会有人以“下一颗新星”的身份公然自信,最终却只留下可怜的投资者悔不当初的教训。 而此次的《Flappy Bird》的重启,仿佛是为这些“割韭菜”的项目提供了一个新的噱头。通过与一款众人皆知的舢板游戏相结合,使得初期吸引眼球显得尤为简单。
最可怕的情景,是这款游戏一旦获得成功,将会对投资者生成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得他们投入大量资金,结果却发现这不过是一个“涡轮骗术”。众多的冲动投资者,在获得一定的关注后,便很可能面临资产迅速贬值的风险。 回归到阮文厚身上,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明确表示自己与这一项目毫无关系,亦未出让任何作品。其中,他对加密货币的反对态度更加彰显了他对游戏经济化的质疑:真正的快乐应该来自游戏本身,而非被金钱所驱动。 《Flappy Bird》的回归引发了诸多关于原创和版权的反思。无论是阮文厚当初的选择,还是如今的资本运作,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数字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即便是阮文厚失去了对《Flappy Bird》的控制,游戏的核心精神仍然在于其带给玩家的体验与快乐。 而如今的《Flappy Bird》则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它化身为加密货币商业运作的工具;另一方面,游戏的初衷依旧是为了带给人们乐趣。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将是新《Flappy Bird》与其忠实玩家共同面临的挑战。 随着游戏的上线时间渐近,玩家们的期待与担忧只会愈演愈烈。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刻,我们不仅能重温当年的简单游戏乐趣,更能在复杂的数字经济时代,深刻反思其中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