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既有对未来发展的期待,也存在深层次的担忧。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核心国家之一,其公众和AI专家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又展现出意料之外的共识。通过对这两个群体在2024年的大规模调查,深入分析他们的态度差异、相似关切及对未来的预判,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影响。 首先,AI专家对人工智能的前景普遍持更加积极的态度。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专家认为,未来二十年内,人工智能将对美国产生“非常”或“某种程度上”的积极影响,而普通公众中持此观点的比例仅为不足两成。专家们对于AI技术的兴奋显著高于普通民众,他们更多地看到了AI在提升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改善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潜力,认为其将带来创新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模式变革。
相比之下,公众对AI的态度则更趋谨慎甚至消极。超过半数的普通美国人对AI感到担忧,尤其是在失业风险、隐私安全以及人类社交关系疏远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焦虑。许多人担心技术过快发展会导致监管滞后,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护个人权益,因而对未来的AI融入生活持保留态度。 虽然两者在热情程度上存在差距,但在对人工智能的个人控制权诉求方面,公众与专家却展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都希望对自己的生活中AI的应用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控制权,避免被动接受技术带来的变化。同时,两者均对现有及未来政府在AI监管上的不足表达了担忧,普遍认为现有政策可能过于宽松,难以有效防范技术滥用或带来的社会风险。
在就业领域,专家与公众的分歧尤为显著。专家普遍认为,尽管某些岗位会被AI自动化替代,但整体上新的技术将催生更多新职业和工作机会,带来工作方式的积极转变。尤其是在软件开发、医疗辅助以及高端制造等领域,AI被视为提升生产力的关键工具。反观普通公众,尤其是中低技能工种的员工,对未来岗位的安全感较低,超过六成担心未来二十年内工作量将减少。他们对技术替代带来的失业风险感受尤为强烈,反映出对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忧虑。 对于具体职业的影响认知上,专家和公众之间存在细微的共识和分歧。
例如,公众和专家都普遍同意,传统的收银员岗位面临较大被AI取代的风险,而在卡车司机岗位上的看法则出现较大落差,专家对其自动化程度预期更高。音乐家、教师、医生等更多涉及创意和人际互动的职业,公众比专家更倾向于认为这些岗位将受到AI威胁,虽然双方均认为此类岗位的风险较低。 除了就业之外,公众与专家对AI可能带来的偏见和不公问题均表达了高度关注。AI模型在决策中的潜在偏向,尤其是在涉及性别和种族等敏感议题上,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调查指出,无论是专家还是公众,都意识到现有AI设计者中男性、白人占比较大,他们的视角更易被反映在技术产品中,而女性、少数族裔以及其他边缘群体的声音则严重不足。这种代表性不足不仅影响技术公正性,更加剧了社会对AI公平性的担忧。
对于政府与企业在AI治理和责任落实上的信心普遍不足。逾半数的专家和公众均对美国政府的监管能力持怀疑态度,担心其无法及时、有效地制定和执行相关法规。同样,对企业负责开发和使用AI的信心也偏低,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对企业责任心的质疑更为严峻。专家们认为,部分公司为了追求市场竞争优势,往往快速推出新产品,忽视了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和社会影响。 在性别维度上,男性专家相较女性专家表现出更多的乐观态度和信心,认为AI给美国未来带来积极影响的比例明显更高。男性专家也更倾向于认为AI对自身有个人益处,并对AI发展持兴奋态度,而女性专家则更为谨慎,反映了技术领域中性别视角的差异。
此外,公众中也存在类似但较为温和的性别差距。 随着AI技术的普及,它在新闻传播和选举等敏感领域的应用引发了专家和公众的共同质疑。无论是选举的公正性,还是新闻资讯的真实性,只有极少数的人群相信AI将带来积极影响。这种普遍的怀疑态度体现了技术在公共舆论和民主参与中的潜在风险和挑战。 最后,AI专家们通过深度访谈进一步强调了当前领域内的多样性缺失问题,并呼吁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包括性别、种族和能力多样性在内的代表性提升。专家普遍认为,仅有更广泛的参与和多元化的声音,才能促进更具包容性和负责任的AI发展环境。
总的来看,美国公众与AI专家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呈现出热情与谨慎并存的复杂图景。虽然专家们普遍对未来的潜力持乐观态度,但他们同样认识到风险和挑战。公众则更多聚焦于切身利益和潜在威胁,特别是在工作安全和社会联系方面的忧虑显著。双方在需要更好个人控制及有效监管的诉求上达成共识,显示出今后政策制定与技术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公众关切与专业见解。未来,只有在广泛共识基础上,才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整体福祉,实现创新与公平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