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Bluesky作为Atproto协议的重要实现之一,正日益受到业内关注。运行一台覆盖全网络的Atproto中继节点(Relay)不仅是实现网络无缝连接的关键,还涉及大量技术细节和资源配置。本文结合2024年7月发布的最新操作笔记,深入探讨如何搭建并高效运行全功能、全网络覆盖的Bluesky Relay节点,重点分析所需计算资源、存储方案、网络带宽以及系统调优策略,助力技术爱好者和服务提供者快速上手,并为长远发展做好准备。运行全网络中继节点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能够高效抓取网络中所有的活动流(firehose),并对新建帐户、PDS实例和内容更新保持良好的响应能力。Bluesky官方的bigsky Relay软件是目前应对这一需求的主力实现,通过高并发的异步处理模型,能够支持庞大量级的事件吞吐。实际部署中发现,默认配置在面对全网络回填数据时容易出现内存溢出(OOM)问题,经过多次实测已对配置文件进行了优化,并将改动合并至bigsky主分支。
硬件选择主要侧重于存储和网络方面。中继节点需要大容量且高速的磁盘,推荐部署超过2TB的NVMe盘或SSD盘,文件系统应采用XFS以高效管理数百万个小文件。相比之下,传统云块存储因成本较高且性能受限,不适合长期运行。示例部署选用了OVH的ADVANCE系列裸金属服务器,配备12核CPU,32GB内存,以及多个1.92TB NVMe盘,网络带宽保证1Gbps稳定连接,月成本约150美元。操作系统以Ubuntu 24.04为例,搭建环境包含必要的工具和依赖,如PostgreSQL数据库、Go语言环境及Caddy反向代理。数据库部分,Bigsky使用两个数据库:bgs用于存储事件数据,carstore存储内容对象(CAR),均需设置合理访问权限和连接限制。
应用配置均通过环境变量定义,包含数据库连接串、目录路径、爬取并发度和其他性能参数,以迎合实例硬件规格。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重度写入负载期间系统崩溃,backfill过程需合理控制爬取并发量,建议分批次轮流处理重点PDS节点,观察资源占用率并调整策略。Bigsky的web管理界面为运维人员提供便捷的监控和控制手段,使得可以实时查看各PDS节点状态,调整限额,甚至进行封禁操作。针对全网络PDS列表的获得,目前无官方一站式接口,通常从公开目录、DID目录或社区整理中爬取,未来期待中继节点提供更完善的API支持。性能方面,后端数据库承担了极大负载,尤其是在backfill期间,写入吞吐甚至达到每秒数万次插入,磁盘I/O负载高企,CPU更多处于等待磁盘响应状态。完成全面数据抓取后,常态运行的负载将大幅降低,CPU利用率稳定,网络流量和磁盘写入显著减少。
同时,PostgreSQL的缓存命中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保障查询效率。系统磁盘空间方面,除操作系统分区,数据盘的使用率也应时刻监控,避免因空间不足导致服务中断。数据库表结构的大小分布显示,事件日志数据占用最高达18GB,而存储CAR文件引用的表其实占比达到400GB规模以上,凸显了存储优化的重要性。除了硬件和基础配置,后续优化方向还包括数据库引擎替换、数据拆分及水平扩展,以提高整体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此外,系统的监控报警、日志管理、法律合规等运营层面需求也是中继节点正常持续运行的关键保障。总结来看,搭建一个全网Atproto中继节点是一项复杂但可控的工程,需要在计算资源、存储架构和网络策略之间找到平衡。
虽然当前实现已能支持现有规模网络的需求,但随着用户和内容快速增长,架构升级和优化仍是必由之路。通过逐步完善配置参数、合理分配硬件资源及加强运维管理,可以使中继服务保持高可用性和扩展性,推动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和社区协作,中继节点或将成为开放网络的重要枢纽,为用户提供更安全、自由、可靠的社交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