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只有55天之际,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于9月11日在费城举行了激烈的电视辩论。这场辩论不仅涉及两位候选人的观点和政策,也引发了针对他们言论的细致事实检查。辩论中,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未能妥善治理国家,缺乏解决当今紧迫问题的计划,以及传播虚假信息。 特朗普在辩论中声称,他的任期内几乎没有通货膨胀,而拜登和哈里斯的执政则导致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通货膨胀。这一说法经过事实检查后被认为是不准确的。根据消费者物价指数,自该指数建立以来,1917年的通货膨胀率最高,达到20.49%。
在特朗普执政期间,整体通货膨胀率低于现在,尽管在他的任期内仍累积了约8%的通货膨胀,而现在在拜登上任期间,通货膨胀则达到了19%。 除了通货膨胀,特朗普还提到他在历史上获得的最多选票,声称选出了最多的共和党总统,这一言论同样遭到质疑。尽管他在2016年大选中赢得了选举,但希拉里·克林顿在全国范围内的选票得票数超过特朗普超过280万张选票。特朗普的胜利主要归功于选举人团的选票,而非普选票。 在有关堕胎的争论中,特朗普称民主党的政策允许在怀孕九个月时终止婴儿的生命。然而,这一说法被证实是错误的。
在美国,故意杀害新生儿被视为婴儿杀害,法律上是非法的。堕胎权在各州之间有所不同,虽然一些州对堕胎几乎不予批准,但在一些允许的州,堕胎通常在胎儿达到24周的生命能力之前可以进行,而在此后的堕胎一般只有在威胁母亲的生命或健康时才能合法进行。 另一方面,哈里斯在辩论中指出,特朗普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她提到,特朗普曾表示气候变化是一个虚构的概念。根据事实资料,特朗普在2012年曾声称全球变暖是中国人发明的,旨在损害美国的竞争力。他在竞选期间承诺退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表明了他对气候变化的质疑。
与此同时,哈里斯在辩论中也强调了特朗普造成的经济后果,指责他导致了自“大萧条”以来的最高失业率。特朗普在任时,失业率在2020年4月达到了14.8%的巅峰,确实是自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然而在特朗普离任时,失业率已经降至6.4%,显示出经济正在回升的迹象。 辩论中,双方都试图通过指责对方的过失来赢得选民的信任。特朗普坚称自己在经济和就业方面的成就不可磨灭,而哈里斯则力图展现出拜登政府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在疫情应对方面。 在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中,特朗普强调自己强硬的执法政策,以打击犯罪和维护国家安全,而哈里斯则着重于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强调对系统性种族主义和经济不平等的关注。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在辩论中不断交锋,让观众见识到两位候选人对美国未来的不同愿景。 这场辩论不仅是特朗普和哈里斯之间的直接对抗,也代表了两大政党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的碰撞。特朗普代表了传统共和党的立场,以“美国优先”为核心,强调国家安全和经济增长。而哈里斯作为民主党的代表,则灵活运用社会正义和环境保护等议题,寻求吸引年轻选民和少数族裔选民的支持。 辩论的结尾,两位候选人再次呼吁选民参与即将到来的投票,并各自描绘了他们执政后的愿景。特朗普尝试利用其领导力与商业背景吸引选民,而哈里斯则通过展示同情心与包容性,试图深化与选民的情感联系。
尽管特朗普与哈里斯在辩论中的表现各异,但事实检查显示,双方都有一些不准确或误导性的说法。这反映了现代政治辩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候选人往往为了赢得辩论而夸大或扭曲真相。选民在投票之前很有必要认真审视候选人的言论和政策承诺,以免被误导。 综上所述,这场辩论不仅为美国政治舞台增添了戏剧性,也为即将到来的总统选举提供了激烈的论辩基础。无论最终选民选择的是特朗普还是哈里斯,整个选举过程及其后果都将深远影响美国的未来。正如每次选举一样,参与投票和事实查证将是选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