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和非同质化代币(NFT)的兴起,众多传统奢侈品牌纷纷涉足数字藏品市场,试图通过创新营销模式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作为全球知名的意大利时尚巨头,Dolce & Gabbana(杜嘉班纳)也不例外,于2022年推出了名为“DGFamily”的NFT项目,计划为持有者提供虚拟服饰、实体服装及专属活动等多重权益,激起市场广泛关注。然而,随着项目发展,部分NFT买家对权益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引发了一场备受瞩目的集体诉讼。2024年5月,一群NFT买家以Dolce & Gabbana及其美国子公司为被告,指控品牌未能兑现承诺的福利,且未合理处理NFT销售所获得的2500多万美元资金。买家强调美国分公司与意大利母公司实质为同一企业实体,要求承担连带责任。但这一诉讼近日迎来关键转折。
美国纽约联邦法官 Naomi Reice Buchwald 于2025年7月发布裁定,宣布驳回针对Dolce & Gabbana USA Inc.的诉讼请求。判决理由在于,美国公司与意大利母公司不存在“替代人格关系”(alter ego),两者是独立法人,买方未能充分证明美国子公司参与NFT项目的运营或决策。这一判定不仅使美国子公司逃避了法律责任,也令整个案件走向扑朔迷离。法官指出,诉状未能就两家公司的具体业务活动区分描述,反而混用“Dolce & Gabbana”这一统称,未能提供有力证据显示美国公司在NFT项目中的具体角色。尽管买方陈述两家公司高管、所有权及办公场所存在交叉重叠,法庭仍认为缺乏足够证明意大利母公司对美国分公司的完全控制。该裁决无疑为Dolce & Gabbana相关数字产品业务提供了一线生机,同时也对奢侈品品牌拓展NFT业务的法律风险敲响警钟。
值得一提的是,除Dolce & Gabbana外,迪拜的NFT交易平台UNXD Inc.和意大利NFT创造方Bluebear Italia SRL同样被列为被告,但因未被正式送达诉状,案件进展受限。市场观察人士认为,NFT法律纠纷的复杂性主要源自跨国企业结构与数字资产的无形性结合,传统法律框架尚未完全适应快速变化的元宇宙商业模式。Dolce & Gabbana NFT项目初衷旨在借助数字时代的风潮,深耕年轻买家群体,希望通过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方式打造独特品牌体验。NFT持有者被承诺可享受限定的数字装备,特别是在类似Decentraland等虚拟世界中的专属服饰和活动入场权。然而,从诉讼文件内容看,买家多次强调所谓“高价值权益”未如约提供,使投资者感受到被背弃,质疑品牌诚信。该案反映出NFT产品在设计和落地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尤其是在权益兑现机制缺乏明确保障的情况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巨大考验。
Dolce & Gabbana方面则坚定表示,美国分公司未参与NFT相关任何广告、推广及销售行为,项目系意大利总部的战略筹划,双方合作独立,且不存在联合经营关系。该立场获得了法院裁决认可,成为案件驳回的关键依据。这起诉讼标志着NFT与传统奢侈品行业融合过程中的重要法律试炼。业内专家指出,未来奢侈品牌在NFT和元宇宙布局时,必须更清晰地界定企业内部责任范围与数据披露规范,避免模糊公司结构导致法律风险暴露。同时,NFT持有者在购买数字资产时,也应加强风险意识,对项目方背景、权益保障机制展开充分调查。此外,作为全球NFT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反映,相关监管机构与司法体系也面临压力加速完善规则框架,以保障市场秩序,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Dolce & Gabbana此次NFT纠纷的判决无疑成为未来同类诉求的重要参考,或将引导更多品牌重新审视数字资产运营风险管理。总体来看,Dolce & Gabbana的案例为奢侈品公司探路NFT商业实践提供了宝贵法律经验,也提醒所有涉足数字藏品领域的企业,必须在创新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在日益复杂的数字经济环境中稳健前行。在未来,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普及及NFT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发展,相关法律争议预计将持续涌现。企业与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动向,加强合同细节与技术保障,防范可能的纠纷升级。Dolce & Gabbana NFT诉讼案也推动公众对数字资产权益保护的关注,为行业树立了新的审视视角。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品牌与消费者权益的较量,更是技术创新与法律体系融合的典型案例,彰显了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挑战与机遇交织的复杂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