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糖价出现显著回落,市场普遍感受到供应面释出的强烈信号,导致价格承压。作为全球第二大糖产国的印度,其预计启动的新一季出口政策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印度气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季节性降雨量较常年同期高出6%,充沛的季风雨水对甘蔗生长大有裨益,增加了产量预期。此外,印度国家合作糖厂联合会于6月发布的2025/26糖产量预测显示,产量将同比大增19%,达到创纪录的3500万吨水平。此消息一经传出,市场迅速调整预期,糖价应声下挫。除了印度之外,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糖出口国,其干旱天气促使甘蔗压榨量增加,尤其是甘蔗压榨的转向更加倾向于糖生产而非乙醇,有望在第一半月额外供应约320万吨糖。
权威机构Datagro披露的数据显示,巴西糖厂预计本月上旬榨取约54%的可用甘蔗量,这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市场的供应充裕。各大机构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佐证了糖市的供需宽松面貌。美国农业部(USDA)5月发布的双年度报告指出,2025/26全球糖产量预计同比增长4.7%,达到历史高点约1.89亿吨,而全球糖库存也预计同比上升7.5%,达到4118万吨。与此同时,交易商Czarnikow也在6月底发布报告,预计该年度全球糖剩余量将达750万吨,为近八年来最大规模的供过于求。如今,糖价已跌至数年低位。纽约期糖价格近期触及4年多来的低谷,伦敦白糖期货价格亦接近4年低点,多头承压。
市场投资情绪在丰产预期的夹击下明显趋于谨慎。此次糖价下跌不仅反映了市场对供应充裕的预期,同时也受到了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带来一定消费增长,但随着消费结构调整,甜味品及糖类需求增速放缓,亦拖累糖价表现。此外,国际能源价格变化也间接影响糖厂对于乙醇与糖的产出决策。巴西市场对乙醇的盈利能力下降,促使糖产比重提升,加剧市场供应压力。从技术层面分析,糖价连续走低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
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预示价格将维持在相对低位,短期内投资者需警惕反弹力度有限。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化、政策调整及市场需求波动仍是价格波动的关键变量。印度若决定开放更大规模的出口配额,将持续对国际糖价形成压制。此外,全球主要产糖国家如泰国、越南等的种植与产量变化也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消费者方面,糖价下降有助于降低食品加工成本,可能促使含糖产品价格趋稳,促进消费;但也要关注健康趋势对糖消费带来的抑制效应。产业链上,中游加工企业及下游零售市场或将从中受益,而种植业者则面临盈利压力。
政策层面,印度与巴西政府调控糖业发展的策略将深刻影响市场供需平衡。印度可能通过减免出口关税或提供补贴鼓励出口,实现去库存与提振农户收益的双重目标。巴西则需应对气候不确定性及国际竞争压力,灵活调整乙醇与糖的产量比例以应对市场变化。总体而言,全球糖价近期大幅下跌反映了供应端的积极变化,同时揭示了市场对未来价格走势的谨慎态度。产业相关方应密切关注主要产区的气象信息及政策动态,合理安排生产与销售计划。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深入分析宏观供需形势与市场心理,防范价格波动的风险。
未来糖市仍将受到种植季节、出口政策及消费需求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波动性不可忽视。深入挖掘市场内在驱动力,有助于提升应对变化的能力和抢抓机遇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