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狱中,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的刑期在你离开监狱的那一刻开始。”对于那些身处监狱的人,尤其是我这样的前囚犯来说,这句话是非常贴切的。似乎外界的生活应该是你逃离囚室后最快乐的时刻,但实际上,当你走出监狱大门,迎接你的却往往是无尽的挑战和困惑。 我曾因税务欺诈被判入狱五年,服刑期间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让我对早期释放的渴望与现实间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坐牢的阶段,我获得了心理学学位,并在外面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然而,即便如此,当我于2018年12月28日从春山监狱获得释放的那一刻,内心的焦虑感依然如潮水般涌来。
在监狱里,生活相对简单,我不需要考虑房租、水电等各种琐碎的现实。出狱后,这些问题突然就全扑面而来。虽然我已经提前安排好了住所,并在新年有了工作,但在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我仍然感受到强烈的不安。我的心理和情感都在为530天的封闭生活做着反抗,面对外面的世界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环境,感到无从应对。 更糟糕的情况是,很多出狱的囚犯并没有像我一样的支持网络。他们在离开监狱的时候,无法提前申请失业救济或其他社会福利,很多人面临着没有住处的窘境。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只能选择临时栖身于朋友家或在街头流浪,而这无疑是再次犯罪的温床。 我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令人痛心的是,我已经看到许多朋友在释放后不久又回到了监狱。对我来说,这显示了社会对出狱者支持的不足。国家没有提供必要的帮助,导致许多人在刚刚出狱时就陷入了无助的境地。 我想起一个名叫埃里克的朋友,他在监狱中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
在服刑期间,他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而一旦他出狱,治疗却戛然而止!无论他以前的医生是谁,他在出狱后都需要重新申请。可想而知,在他漫长的等待中,没有抗精神病药物的支持,他的病情迅速恶化了。最终,他因为精神失常在圣诞节的时候重返监狱,反而觉得监狱里的生活是个“救赎”。 那些敢于尝试重新适应生活的出狱者们,往往会在找工作时碰壁。以我的经历为例,我在媒体行业找到了机会,虽然我的过去不堪,但总算得到了一些宽容。然而,很多人由于一段不光彩的历史,简历上被打上了“劣迹”的印记,他们的失败感与日俱增,最终要重新面对社会的排斥。
我对此感到有些失落,尤其是当我看到有新政策在推动更早的释放时。政府推出了在刑期满40%的时候就释放囚犯的措施,乍一看似乎是个好消息,但我对此深感担忧。因为在这样的政策下,囚犯失去了准备的时间,无法在正式回归社会之前做好计划。而当他们释放后,由于缺乏必要的支持,往往会再次陷入难以自拔的状况。 在我观察到的现实中,除了物质支持,情感上的支持同样至关重要。出狱者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出路。
比如,监狱的心理辅导、出狱后的社会适应指导,都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这些系统的保障,出狱者不仅难以回归常态生活,还极有可能重蹈覆辙,陷入老一套的轮回中。 通过我的书《时间的流逝》,我想跟更多的人分享这方面的思考。这不仅是讲述我身边那些人的故事,而是希望能够引发对于整个刑事司法体系的反思。我们需要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政策,以解决再犯危机的根源,而不是依赖那些表面看到的“短期政策”来解决长期的痛苦。 我对未来抱有微弱的希望,尤其是在看到了一些确实在努力推动改变的人们。
希望这些改变能促使国家更加重视出狱者的再融入问题,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从而在根本上减少再犯率。这不仅关乎无数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