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伊朗的互联网连接几乎完全消失,引发了国际社会和网络监测机构的高度关注。根据多家全球知名互联网监控机构的数据,伊朗目前正经历着一次罕见的网络黑暗时期,其全国的互联网流量骤降约97%。这种大范围、深层次的网络崩溃不仅影响了伊朗国内民众的正常通信,也在全球信息安全领域引起了强烈震动。此次事件发生的时间点恰逢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军事冲突步入第六天,这为网络断层的原因提供了深刻的线索。多重背景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了伊朗几乎完全断网的局面。 网络监测机构NetBlocks通过其平台在X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确认,伊朗目前正处于一种近乎全面的全国性互联网中断。
类似的数据由另一互联网基础设施监测系统IODA进一步验证。该系统提供了近实时的网络连接状态分析,显示伊朗网络基础设施出现了突然的崩溃。技术专家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公司Cloudflare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Cloudflare的数据负责人David Belson表示,与上周同一时间相比,伊朗的互联网流量下降到了仅剩3%的水平。网络流量的大幅减少大多来自于服务提供商和互联网交换点的断联。 几年来,伊朗一直处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漩涡中心。
尤其在当下外交军事形势急剧恶化的背景下,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新的争夺战场。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对抗,还表现为一场愈演愈烈的网络战争。此次伊朗银行系统以及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先后多次遭遇大规模黑客攻击,造成系统瘫痪与资金流动受阻。伊朗官方媒体IRIB称,以色列对伊朗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网络战”,并且指责敌方在信息战领域的全面升级。伴随着外部黑客攻击的加剧,伊朗内部也开始采取网络访问限制,这或许是造成国家互联网崩溃的另一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互联网监测机构能够监测到网络流量的骤降,却无法直接确定网络断层的具体成因。
Cloudflare的Belson指出,以往类似的全国性断网事件多伴随着大量IP地址空间的关闭,使得该国网络节点在全球范围内“消失”。但此次事件中,虽然流量急剧减少,但IP空间并未出现明显减少,这表明这次断网的机制可能更为复杂。简言之,流量的锐减说明了网络活动的降低,但背后的技术操作与政策决策尚未完全明朗。 网络专家和数据分析师普遍认为,伊朗此次互联网大崩溃既有被动的外部攻击压力,也有主动的内部管控因素。与前几日发生的全国性断网事件相比,本次断网更加严重,且影响面更广。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基础设施的核心,其瘫痪不仅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也影响了医疗、教育、金融、交通等多个行业的正常运行。
伊朗政府在关键时刻将网络部分切断,很可能旨在防止外部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情报渗透和煽动内部骚乱。 网络战争如今已成为国际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朗与以色列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彼此攻防。这场网络断网事件不仅体现出伊朗的信息防御策略,也折射出现代战争中信息空间竞争的激烈程度。网络断层若持续,将对伊朗经济造成深远影响。伊朗一直以来依赖数字化服务推动经济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受损将使经济活动难以为继,商业交易受阻,国际合作受限,甚至影响出口形势。 此外,民众的信息获取渠道遭到极大限制,社会信息透明度下降,可能加剧社会不安和紧张情绪。
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均可能因此受影响,给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新的挑战。外界机构呼吁相关各方保持克制,尽量避免冲突扩大化,并为受影响的民众提供基本的通信保障。 在高强度的网络封锁状态下,伊朗民间寻找替代通信方式的需求日益增长。部分技术爱好者和网络专家尝试借助卫星互联网、虚拟专用网络(VPN)以及分布式通信技术,绕过网络封锁,实现信息交流。同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机构亦在尝试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伊朗民众恢复基本的网络连接。 从长远来看,伊朗的网络安全形势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面临严峻考验。
这次断网事件凸显了网络空间安全重要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国家网络防护体系的若干薄弱环节。全球网络安全专家建议,伊朗需要加强网络监控与防护技术的革新,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对外部攻击的防御能力。与此同时,政府在实施网络控制政策时,应兼顾民众的通信自由权利与社会稳定,避免网络管控措施对社会经济产生过度负面影响。 总结而言,伊朗近期的互联网崩溃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意外断线,更是地缘政治争斗、网络战争与信息管控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伴随着伊朗和以色列紧张军事对峙的持续,网络空间的攻防态势愈发严峻。未来,伊朗必须在保障国家安全与维护民众权益之间寻求平衡,同时提升网络韧性,加强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复杂挑战。
全球社会亦应关注该地区的网络动态,共同推动网络空间的和平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