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的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就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缩减进程发表了重要观点,指出美联储在缩小其庞大资产规模方面仍有一定的空间和路径可走。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从疫情的冲击中恢复,货币政策的正常化成为各国央行关注的焦点,而美联储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其资产负债表的动态调整对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均有重要影响。沃勒的表态不仅为市场提供了美联储未来操作的方向信号,也为投资者和经济观察者理解央行政策传导机制提供了新的参考。美联储在新冠疫情期间通过展开大规模的债券购买计划,将资产负债表规模迅速扩大至近9万亿美元,释放了大量流动性以稳定市场和促进经济复苏。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逐步稳健,美联储开启了“量化紧缩”(QT)进程,意图逐步减少持有的国债及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一政策意图减少超额流动性,从而收紧货币条件,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失控。
沃勒在达拉斯联储举办的活动中透露,美联储的资产缩减仍在进行中,当前6.7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虽然较峰值有所下降,但仍高于疫情前水平。因此,他认为美联储仍需推进资产负债表的合理调整。沃勒提出,理想的美联储资产规模可大致定位于5.8万亿美元左右,这一估算基于下调银行准备金到一定的“充足”水平。银行准备金作为金融体系流动性的核心指标,维持在适当水平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沃勒强调,2019年秋季的货币市场动荡事件表明,准备金规模若降至国内生产总值(GDP)8%以下,可能会引发市场波动,因此该经验也为他对资产负债表合理下限的判断提供了参照。美联储的资产规模与银行体系准备金直接相关,缩减资产负债表意味着逐步减少银行体系持有的准备金余额,从而回收市场中的过剩流动性,这对利率形成机制及信贷环境具有深远影响。
沃勒的观点表明美联储在缩表政策中采取了稳健和审慎的态度,不急于过度紧缩而引发流动性收紧过快的风险,同时也没有放弃对资产规模正常化的决心。除资产负债表调整外,沃勒还提及了美联储在未来货币政策方面保持灵活性的可能性。面对当前通胀形势及外部经济环境,他认为本月稍晚召开联储会议时,考虑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沃勒与另一位联储副主席鲍曼(Michelle Bowman)均对降息持开放态度,尤其是其认为由于外部关税政策导致的通胀压力多为一次性冲击,美联储可以在评估经济基本面后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调整。这一观点在联储近期的政策会议纪要中也有所体现,反映联储内部在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的复杂权衡过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缩减不仅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金融市场的预期和行为产生影响。
大量国债及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释放将逐步抬升长期利率水平,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及家庭购房贷款成本,从而间接制约信贷扩张和消费支出。沃勒的表态暗示美联储希望在控制通胀的前提下,保持经济韧性,避免因政策过快收紧而引发经济增长放缓。市场参与者和政策制定者将密切关注美联储的实施节奏及其沟通策略,以免政策调整引发不必要的波动。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银行体系准备金数量的变化不仅反映货币政策的松紧,也与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密切相关。准备金充足将增强银行应对市场压力的能力,有助于保持金融系统稳定;反之,过度缩减可能导致市场紧张和资金短缺,进而影响经济活动。沃勒通过定量指标表达了对准备金合理区间的担忧,显示出美联储对流动性安全边际的重视。
总之,沃勒关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缩减的分析为理解当前美国及全球货币政策环境提供了宝贵视角。在全球经济充满变数的背景下,美联储如何通过合理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利率水平,既抑制通胀又防范经济过冷,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全球焦点。投资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应持续关注美联储政策表达,结合宏观经济指标深入分析其变动对市场趋势的影响。通过理解央行资产规模调整的机制及其可能路径,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的走势,为制定科学的投资决策和政策响应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