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行为研究领域,传染性哈欠现象长期以来被视为动物社会互动和情感共鸣的体现。哈欠不仅仅是生理现象,更可能承载着复杂的社交信息,尤其在灵长类动物中,哈欠的感染行为被认为与同理心和情感传播密切相关。最新研究突破了传统生物学范畴,揭示黑猩猩能够对类人机器人——即拥有类人生物形态和动态面部表情的非生物代理人——的哈欠行动产生传染性反应,展示出动物对非生物体社交线索的高度敏感性和复杂认知机制的潜能。黑猩猩作为人类最近的进化亲缘,长期以来因其丰富的社交行为和高级认知能力成为类人行为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而此次对它们响应动态机器人行为的考察,开辟了探索跨物种乃至跨代理人行为传染的新路径。研究采用高度拟真的类人机器人头部模型,能够精准模拟哈欠、张口等面部动作,通过在自然栖息环境中暴露于三种条件(完全张嘴哈欠、部分张口及闭口静止)下,详细录像并行为编码,观察黑猩猩的哈欠及与之相关的躺卧、休息等反应行为。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成年黑猩猩在观察机器人哈欠动作时表现出明显的模仿性哈欠行为,而在张口未成哈欠及闭嘴静止条件下,黑猩猩的哈欠次数无显著增加,进一步证实“真正的哈欠”面部动作在触发传染性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此发现首次证明非生物、非种内代理人也能诱发灵长类动物的社交模仿行为,挑战了哈欠传染仅限于熟悉个体或生物模型的传统观念。令人瞩目的是,黑猩猩不仅在视觉刺激下产生哈欠,还同时表现出诸如躺卧、筑巢等与休息状态相关的行为,暗示它们不仅复制动作本身,更可能通过联想将哈欠视作环境休息信号,从而调整自身的行为节奏。研究团队详细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潜在机制,探讨了是基于自动化的感知-动作耦合,还是包含更复杂的社交意图或认知推断。哈欠的传染可能不仅是一种神经反射,更代表了对环境和社会信息的解读与响应,体现出黑猩猩在社会认知上的高度灵活性。该研究在进化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首先,类人生物机器人的动作能够激发灵长类动物的模仿行为,提示非生物代理人也能通过模拟进化社会信号影响动物行为,为人机交互提供生物学基础。
其次,哈欠作为一种跨物种社交信号,可能具备古老且根深蒂固的沟通功能,在促进群体同步和社会联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后,研究促进了我们对同理心进化起源的理解,暗示情感共鸣机制或许早于言语和复杂社交结构,作为基础的非语言交互出现并得以保留。尽管研究成果具有创新价值,作者也指出研究中的局限性,例如机器人外观虽逼真但仍与生物存在质感差异,且被试黑猩猩的个体差异及环境因素对结果仍有潜在影响。未来研究建议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动作或非生物行为刺激对灵长类及其他动物行为的影响,同时结合神经影像技术解析脑机制,为揭示非语言社交认知提供多维度证据。此外,跨物种行为传染研究还可拓展至其他社交行为,如打哈欠之外的表情模仿、行为同步等,探讨其生理与心理功能。此研究还具有应用潜力,可为动物福利、机器人设计及人机互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在动物保护与康复领域,借助类人机器人引导灵长类动物展现自然行为,有助于提升圈养环境的丰富性及动物心理健康。同时,机器人社会化设计借鉴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模式,将增强其在教育、陪伴及治疗领域的实用价值。总的来说,黑猩猩对类人机器人哈欠的传染反应,深刻揭示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社交认知的交汇点,拓宽了我们对动物行为和人机交互的认识边界。它不仅推动了灵长类动物认知科学的前沿,也为理解进化过程中复杂社会行为的适应性提供了宝贵视角。未来随着科技与行为学研究的融合发展,跨物种及跨代理人间的行为传播现象必将成为解锁动物心智与社会互动秘密的重要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