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支付平台的快速普及,移动支付已成为现代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Zelle,作为美国规模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点对点支付平台,由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在内的七大银行共同运营,服务覆盖超过2200家金融机构, 为用户提供了几乎即时的资金转账体验。然而,这样的便利却伴随着对消费者安全的巨大挑战。2024年12月,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针对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以及Zelle的运营方早期警告服务公司(Early Warning Services,简称EWS)提起诉讼,指控三大银行未有效阻止平台上的欺诈行为,导致数十万消费者蒙受严重经济损失。诉讼揭示,自Zelle推出七年来,客户累计损失超过8.7亿美元,其中美国银行客户的诈骗损失超过2.9亿美元,涉及21万消费者;摩根大通客户损失超过3.6亿美元,约42万消费者遭遇;富国银行则有超2.2亿美元的损失,涉及28万客户。消费者金融保护局严厉批评三大银行及Zelle平台未能建立必要的安全机制,使得诈骗分子在该平台上肆无忌惮地实施骗局。
CFPB局长罗希特·乔普拉指出,面对像Venmo和Cash App等新兴竞争对手,传统大银行为抢占市场迅速推出Zelle,却忽视了诈骗防护的重要性。CFPB表示,遭遇诈骗的用户往往难以获得应有的帮助,有的甚至被银行告知要自行联系诈骗者以追回款项,严重违背了消费者保护的原则。此外,这些被诉银行和运营方也未能对消费者的投诉进行充分调查,不符合相关的法律报销义务。诉讼特意提到,银行未能在出现欺诈迹象时及时阻止可疑交易,也未能有效遏制账户被用于诈骗,导致一再受害的客户数量持续攀升。Zelle方面则强烈否认所有指控,认为诉讼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EWS发言人简·霍多斯表示,诉讼的发起时机明显带有政治动因,并称Zelle在打击诈骗和赔付政策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远超法律要求。
Zelle在致CNN的邮件中强调,并非所有举报的诈骗最终被证实,且对于某些用户授权的欺诈性质交易,平台会进行赔偿。然而,CFPB反驳称银行根本未能真正调查绝大多数受害者的申诉,且常用不合理的理由拒绝赔付。摩根大通对此则表示,CFPB将银行与犯罪分子混为一谈,忽视了诈骗的复杂性和银行的职责边界,批评该机构此举是政治任务驱动的过度执法。美国银行方面强调,平台的交易成功率极高,出现的诈骗事件极为罕见,且他们积极协助客户处理相关问题,并坚决反对CFPB试图给提供免费Zelle服务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加重负担。富国银行选择不对此置评。值得关注的是,此案的提起时机接近美国总统政权更迭,随着新任CFPB领导层的上任,诉讼的走向和力度可能面临变数。
部分金融分析师认为,特朗普任期内若任命了新的CFPB负责人,案件或仍将延续,尤其基于其选民群体的民粹主义倾向。然而,案件中一个关键法律难点是如何定义银行责任边界,尤其在消费者授权的交易中,银行难以回避执行支付指令的义务。Zelle的兴起体现了现代数字金融的便利性,也暴露出监管跟进和风险管理的滞后。作为一家覆盖范围广泛的支付网络,Zelle在方便用户资金流动的同时,也成为诈骗分子觊觎的目标。整体而言,面对新兴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型风险,银行和支付平台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完善风控体系,加强诈骗识别和阻断能力。消费者也亟需提升数字支付安全意识,谨防被诱导授权支付或泄露个人信息。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推动创新发展之间保持平衡显得尤为重要。Zelle事件提醒业界,构建一个安全、可信赖的数字支付环境,需要金融机构、监管方与用户的共同努力。随着案件进展,公众和市场都将密切关注诉讼结果及其带来的行业影响。这不仅关乎受害用户的切身利益,也是未来数字支付安全政策制定的重要风向标。